【读+观点】画墙

吴冠中喜欢画传统民居的墙,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用研究者的话说,他用夸张的高墙、大面积的粉墙和窄小的黛瓦进行对比,颜色一深一浅,反差极大,让他笔下的江南民居具有了超越现实的美感。

江南民居的墙,多粉刷成白色,放到画纸上就是大片留白,轮廓又平直蜿蜒,自然的线条错落,很符合中国绘画里的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的意境,是高与低、大与小、点与线、线与面等的有机结合点。所以,墙,用绘画的眼光看,不是隔绝,不是疏离,而是联通、生发、源泉,难怪吴冠中自己说:“墙里秋千墙外道,我并不羡慕墙里佳人笑的欢乐,倒是爱在墙外道上欣赏高墙”“素白的墙,诱惑画家的创作欲望”。

墙的现实功能和艺术审美相悖,是文化的常态。同样,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其实用的意义,却能勾起审美的意蕴,也是悖论,也是常态。吴冠中给这种悖论提了个“风筝不断线”理论:“从生活中来的素材与感受,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就像风筝到天空中,与母体仍有连续”,将生活中的素材抽象,抽象得要能看出生活,也要看不出生活。

现代都市人住房子,叫商品房,叫学区房,甚至叫豪宅、蜗居,就是不叫民居,钢筋水泥,谈不上历史;都市丛林,谈不上空间,加上雷同的功能设计,千篇一律,自然难以产生美感,也就以为所谓“居”不需要美感,升值就行。这是看得出生活的一面;但住久了,温饱解决了,感到憋屈了,总要发思古之幽情,寻舒适之外的趣味,于是又要看不出生活的一面。追本溯源,追到传统、乡愁、温暖的记忆,追到传统民居。

风筝不断线,其实是离而不舍,都市人的悖论。但只要有那不断的一线,无奈中终能寻出美的情愫。

文/周劼

【编辑:叶子】

(作者: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