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激活网格“神经末梢” 强化“民呼我应”力量支撑

江岸区开展社区干事(网格员)全覆盖轮训

一支笔、一本工作日志、一张信息采集表……社区干事(网格员)走街串巷、走家入户,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基层触角及服务延伸,他们在信息采集、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江岸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试点工作,创新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加强网格精细管理,选优育强社区干事(网格员)队伍,打造“全科网格员”,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加强网格精细管理

商圈楼宇有了专职网格员

今年,医疗机构尚医邦康入驻浙商大厦,并租下大厦整栋附楼作为办公场所,年初开始启动内部装修改造。6月初,该企业施工装修工作已近尾声,但在处理施工留下的建筑垃圾时却犯了难。“虽然知道需要提交占道施工打围申请,但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怎么办理手续。”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说。

浙商大厦专职网格员王鹤龄得知后,及时将情况报给街道“民呼我应”服务中心。中心先后联系江岸区行政审批局,咨询手续办理流程,又协调区城管执法局到现场实地勘测,为企业提供具体指导意见。不到一个星期,在街道的多方协商帮助下,企业手续成功办妥,整体施工改造预计将于7月初正式完工。

江岸,特色楼宇聚集。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网格化管理覆盖面,江岸区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综合居民群众、辖区单位、商业企业等情况,按照一般小区500户、新建小区800户配一名网格员的标准,将网格重新划分为971个。为商圈、楼宇配备专职网格员,延伸服务触角,近距离服务企业。

在二七街道长建社区,同样活跃着一批这样的专职网格员。长建社区是集住宅、商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居混合型社区,所辖居民楼10栋、写字楼4栋及商铺楼7栋。根据辖区特点,社区为商业区配备了4个专职网格员。

“服务商圈楼宇与社区居民不同,他们的需求更多元化。”长建社区网格员邹旻所负责的区域位于二七东购商圈,接任该片区网格员工作后,几个月内,她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全面了解商户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对商圈周边情况、物业环境进行巡查,确保周边环境文明有序。

选优育强专业队伍

高素质干事成服务主力军

29岁的后湖街道同安家园小区网格员汪诗瑶,原为社区宣传干事,虽转为网格员身份三个月不到,面对居民工作早已得心应手。

同安家园小区共有5000户近2万人,长期以来因停车位紧张引起不少矛盾。不久前,有居民通过江岸微邻里反映,有住户将私家车停放在45栋楼下,不仅影响人们出行,也带来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汪诗瑶立刻赶到现场实地查看,并联系物业查询车主姓名。经查得知,该车主是一名残疾人住户。事先考虑到车主可能因行动不便,导致不规范停车的情况。她将情况上报给社区“民呼我应”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来到该车主家中,做思想工作,协商解决办法。最终,社区经多方协调,在小区内开辟出2个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方便特殊群体使用。

人员结构更加年轻、个人专业素养更高,是江岸区建设网格员队伍的一大趋势。年初,江岸区人力资源局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择优选聘一批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干事承担网格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分7期开展网格员全覆盖轮训,着力打造“全科网格员”。目前,这批网格员已全部上岗,活跃在街巷小区,展现出全新的干事风采。

社区干事(网格员)走街串巷收集居民诉求

主动靠前优化服务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

每天早上8点半,球场街道同庆阁网格员张娟都会准时到达所在网格,在“江岸微邻里”平台打卡后,开始一天的巡查工作。“我们每天要下沉网格,通过巡查收集群众诉求,帮扶困难群体,及时上报安全隐患。”张娟说。

上月底,张娟在鑫汉城市花园小区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一居民家中下水管道堵塞,导致排水不畅,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她询问后了解到,该住户所在楼栋因年代久远,设备老化严重。同时,小区属于自治管理,一直无专业物业公司介入服务。

张娟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社区“民呼我应”服务中心,通过与住户及自治管理方协商,多方听取居民代表意见,最终决定协调其他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维修。确定施工方案后,张娟积极联系水务部门上门疏通,成功解决居民用水问题。

今年,为确保全面收集群众呼声,江岸区推行“离案式”工作法,要求网格员每天下沉网格不少于5小时,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网格员“走下去”服务。建立“1+N”模式,轮流安排1名内勤值守,提供接待、代办等全科服务,确保人全进网格、事无遗漏。这种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走下去”的服务,使得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让不少社区居民竖起大拇指。

多方力量下沉网格

社区建起居民“心灵驿站”

73岁的杨婆婆是塔子湖街道越秀社区居民,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地上班,不久前,一人独自生活的杨婆婆患了心病,整天愁容满面。

越秀社区心理预防工作室得知后,工作室负责人、社区书记施红星带着专业心理咨询师,主动上门与老人谈心。杨婆婆将内心的担忧吐露出来,原来,老人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害怕遇到突发急病无人照顾。面对老人的顾虑,工作室成员经常找老人谈心,安排网格员定期上门入户,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如今,老人每周必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成为社区的“常客”。

今年5月,越秀社区在社区“民呼我应”服务中心下设心理预防工作室,整合辖区资源优势,吸纳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社区律师加入,探索心理预防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作用。

在江岸区,还活跃着多个这样的“心灵驿站”。后湖街道美庐社区引进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及志愿者团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服务。西马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充分发挥街道司法所、律师等专业优势,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这是江岸区推动社会力量进社区、进网格,形成“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多元共治格局的一个缩影。今年,江岸区还发动“联包驻”干部、社区民警、专职律师、物业企业、水电气巡查员进驻网格,凝聚各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多方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江岸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撰文:陈俞 祝丽芳 熊琳 李舒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