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 士气如虹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4日讯(通讯员杨垒 郭鹏飞 韦际权) 训练场连接着战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套路太深”怎么打胜仗?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总队咸宁支队在组织实施“魔鬼周”极限训练过程中,结合前期担负总队“魔鬼周”极限训练现场会任务,注重从换位思考出发,让新点子不断迸发出来,把老套路不断淘汰出去,不断走出套路太深、自我设计、形式主义等训练工作泥潭,推动训练工作贴近实战,提高打赢能力。
雨夜突袭 战斗打响
极限爬行 勇士无畏
训练导调员倾听 “小白”心里话
凌晨2时,梓山湖畔暴雨如注,一串密集枪声惊起湖面一滩白鹭。
这是夜间高苗地搜索射击训练现场,作战小队在历经15分钟搜索前进后发现目标,借助强光搜索灯果断使用交替射击,准确命中目标后后转入警戒。“魔鬼周”极限训练进入第二天,咸宁片区组织昼夜24小时连续作战训练,各分队在历经8个小时夜间训练后,顺利完成了18个训练科目中的13项内容。咸宁片区总协调员刘城指挥若定,目光如炬,随着训练接近尾声,他又想起了“魔鬼周”开始前大家说的话。
判定方位 精准到位
“一训练就是同一地形,每次突击都是一样的独立房,年年都是‘一年级’,每年都是‘老一套’,跋山涉水成了游山玩水,实兵野训成了郊游踏青。”
“一训练就带上各种无关的瓶瓶罐罐,把指挥所收拾的跟家一样。”
“我这是第4年连续参加‘魔鬼周’,套路已经很熟了......”
放松身心 释放压力
不管是机关平日里的训练“小白”,还是常年身处一线的基层战士,当时大家的心里话让刘城在研究设置训练科目时刮起了一阵“头脑风暴”:克服“野战味”不足、“生活味”过浓、“陌生感”不够、“熟悉度”有余等问题,实际上是在同头脑中的形式主义、思维中的和平积弊作斗争。
长达2个月的现地勘察,每天18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长,不设报到和归建时间的全时全域作战模式,昼夜交替连续的实施作业......“年年都在搞,今年不一样!”这是刘城担负今年导调任务后暗暗下定的决心。“不断设真战场环境,升级训练内容,创新战法训法,才能把练兵黄金期变成战斗力增长的‘关键期’!”
前指政工会邀请训练“明白人”
“战前动员结合实际不紧,任务中宣传鼓动形式单一......”晚上的宿营车里,政治工作讲评会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作训参谋和特战分队士官代表等训练“明白人”也一起受邀参会。
任务中政治工作的战位在哪里?怎样激活新时代任务中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如何实现任务中军政同频共振?为了解决政治工作脱离实战的现实问题,此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中,全体参训人员一起复盘政治工作,避免政工干部“关起门”来搞检讨,结果出现“两张皮”现象。
工作复盘 研讨总结
“我觉得今年‘魔鬼周’不挂横幅标语就很好,要是打起仗来,这些横幅彩旗不就让我们变成‘活靶子’了吗?”机动中队班长王志伟谈起观点话粗理不粗。
与此次训练任务同步,支队党委正在开展二季度工作大调研活动,“政治工作的战斗力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在全支队范围内引起了群众性大讨论。政工处正在着手完善实施《任务中政治工作“五小”活动措施》,确保任务中政治工作虽不在C位,却活力满满。
“魔鬼周”一线对接现场会标准
“现场会永远没有完成时,从现场会到训练场,既要按照‘魔鬼周’任务要求抓现场会标准,更要把现场会标准落实到‘魔鬼周’一线任务中去,换位思考成为关键一步。”支队长汤建波指出此次“魔鬼周”极限训练的关键所在。
死亡解锁 众志成城
此次7天6夜的“魔鬼周”极限训练正是此前支队担负的总队“魔鬼周”极限训练现场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从制定组织流程、创新战法训法,到开展政治工作、规范安全管理、搞好卫勤保障,先后形成了5大类近30项具体工作措施标准。
“通过换位达到融合,通过融合形成‘势场’。现场会就是一块磁石,‘魔鬼周’是一个‘场’,既要互换角色,也互相结合融合,就能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魔鬼周”指挥员朱建国先后参加了这两项任务,他感到,先办现场会,再办“魔鬼周”,这是一个工作创新,既摸清了路子,也检验了工作,真正立起了“魔鬼周”极限训练的新模式。
【编辑 高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