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里穿着汉服绣汉绣,最小“绣娘”年仅10岁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5日讯(记者冯蕾 通讯员冯璐娟)在古香古色的晴川阁,“绣娘”们身着汉服现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是怎样一道独特的风景?15日,“锦绣人生—— 黄春萍及学生汉绣艺术展”在武汉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开展,汉绣大师黄春萍现场教授技艺,和50位汉绣爱好者一起绣汉绣。

汉绣源于2300年前的楚绣,是以武汉为中心、覆盖湖北全省的地域性绣种。与其他刺绣相比,汉绣的针法粗犷、色彩浓艳、构思大胆、装饰性强、雅俗共赏,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8年,汉绣入选《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黄春萍汉绣作品《武汉八景》

黄春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次展览展出的近200件(套)汉绣作品,多为她和学生的汉绣作品,主要分为装饰汉绣和日常用品两大类,日常用品包括扇面、被面、荷包和鞋子等物件。此外,清末民初时期的新娘嫁衣等珍贵的汉绣老绣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展演现场,“绣娘”们身穿衣衫飘逸的汉服,在绣案前全神贯注地创作。50位汉绣爱好者中,除了汉绣从业者和服装行业的设计师,还有各年龄段的在校学生和通过网络报名的观众。

育才行知小学10岁的詹茹诗在刺绣

来自育才行知小学的詹茹诗今年10岁,是全场最小的“绣娘”。她的绣布上,牡丹花用金线描边,花瓣呈渐变红色,绣线像一颗颗粒状小圈凸出。詹茹诗介绍。“汉绣有68种针法,这是打籽绣的针法,可以让牡丹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来自武汉学院物流专业的岚枫是现场为数不多的男生,他因为喜欢汉服开始接触到汉绣,学习汉绣四个月,已经独立完成了好几幅绣品。

汉绣爱好者现场绣军运会吉祥物兵兵

展厅中,绣品《筛月》中的月光下的荷叶泛着浅蓝色的荧光,荷叶边沿镂空,脉络清晰可见。绣品《狮子》中的狮子栩栩如生,毛发根根分明,《武汉八景》则生动展现了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等武汉标志性建筑,《齐白石鱼》将汉绣和绘画相结合,通过针线还原齐白石水墨作品。

“希望汉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一直传承下去,也希望汉绣能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让更多人通过汉绣寻找到爱好和工作机会。”黄春萍介绍。

龚艺潇是武汉三中的高三学生,刚参加完高考。看到晴川阁有汉绣展出的消息,第一时间和妈妈赶来看展,还在现场学习汉绣。龚艺潇说:“一直很喜欢汉绣、汉服等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上大学后有更多机会学习相关知识,将中国特有的汉绣好好传承下去。”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市民可前往晴川阁免费参观。

【编辑:符樱】

(作者:冯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