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回乡退而不休,昔日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红桃村”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9日讯 武汉退休干部王胜洪回乡探亲,看到大片田地被撂荒,说服妻子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回到故乡黄陂区李家集街巴山砦村成立兴胜华农业生态公司,引导村民们种桃致富。如今,巴山砦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桃村”。

巴山砦村大红桃甘甜多汁,王幼安欢迎市民来村里采摘品尝。记者余康庭

每天桃子一运到批发市场就被抢光了

6月18日上午,迎着细雨, 65岁的王胜洪和村里的种植户王幼安一起,将一筐筐大红桃装上车。“看着村里种桃子有了希望,打心眼里为乡亲们开心!”王胜洪欣慰地说。

王幼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天摘了40筐桃子,接近2000斤。我们巴山砦的桃子又红又甜,今年水果行情好,每天桃子一运到批发市场,就被抢光了。”

站在山头,王幼安指着一条蜿蜒的山路说:“看见这条山路没,自从路修好了后,我家桃子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了”

“守着种桃子的好手艺饿肚子”,曾是巴山砦村很多村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巴山砦村是黄陂区边远的贫困村,全村402户1072人,有47户贫困户。村支书王德旺介绍,村里虽然山地多,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桃子等果树,但由于市场消息闭塞和道路交通不便,村民们每年种的桃子卖不出去,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

2013年,王胜洪从武汉铁路局退休,回乡探亲,看到大片田地被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服妻子肖汉华,回巴山砦村成立了兴胜华农业生态公司。

贫困户王幼安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图为王幼安和回乡能人王胜洪一起,商量桃林下一步发展。记者余康庭

2015年,武汉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李家集街道和黄陂农商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王胜洪和村“两委”一起,正式注册“荆绿源”大红桃商标,与种植户确立“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从种植品种到生产技术给予统一指导。

越来越多的村民返回家乡种起了红桃

“修道路、教技术、找销路”,经过三年多帮扶,巴山砦村的桃子现在种的好、品质高,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一批种植能手脱颖而出。

52岁的王幼安,曾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以前桃子熟了,王幼安只能用箩筐一担担挑下山去卖,肩膀都被磨出了老茧。即使这样,每年大批桃子仍然来不及采摘,就烂在了地里。

通过精准帮扶政策,一条从王幼安家的桃林通往山脚的8公里山路被打通了。现在农用车可以直接开上山,桃子装车后即可快速运下山销售。有着一手种桃好技术的王幼安,从“特困户”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这几年勤劳开荒,今年家里的桃林种植面积达到50亩。

找对脱贫路子的美丽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桃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返回家乡,种起了红桃。全村山地开荒面积达到千亩以上,123户农户加入生态公司,其中6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近30户,每户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王幼安每天采摘的大红桃供不应求。记者余康庭

“现在每斤大红桃能卖到3元左右,之前价格高时,每斤能卖到5元。”王胜洪介绍,品种优良的山地红桃,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河南等地的商贩,都慕名前来打货。

除了卖桃子外,村民们同时增加了桃胶、套种油茶等多条“生财”门路。王胜洪说,从今年起,村里将利用与云雾山景区毗邻的旅游优势,每年举办桃花节、采摘节,让巴山砦村的“大红桃”更有品牌影响力。(记者李英波 余康庭 通讯员杨绍武)

【编辑:叶子】

(作者:李英波 余康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