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码· // 文学写作和高考作文

    文学写作要求的是“陌生化”,而考场作文要求的是“标准化”,这是最核心的差距


                                               文/尤雾


    如今的高考季节,不单和考生相关。当考场散去后,热议的话题里总会包括各地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就像全国网民共同参与了一场考试一样。而每年几乎反复上演的戏码里,也包括对于高考作文的各种批判和反思,这就像对中国男足的拷问一样,变成了某种先在的正确。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当高考还没开始前,语文作文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们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好一份关于批评的菜单,就等作文题目现世,然后出锅上菜。就拿今年来说,作家叶开的批评文章又把问题重新摆盘上桌,和尝试写作“下水作文”的语文特级教师展开了一番论战。这一切,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

    网民也有调侃,从不见数学物理的大题目引发如此热议,人们把焦点总是集中在语文作文上,仿佛数学物理具备“专业性”,而语文课则是人人都能掺和的大众话题。其实中学语文课的专业性并不比数理化等学科更低,同样具备一系列专门的解题方式及专业思维。不过,这种“语文”的专业性,常常被我们同日常表达或者日常写作里的实用性混淆起来。仿佛“会说话”,就能完成语文高考,来写好高考作文。而一旦高考作文呈现出价值取向强烈的倾向,则难免被认为象征着更大的文化格局出了问题,更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上诸如“科举八股”等名声恶劣的考试制度。这像是考试的原罪,所承担的象征性总归比其本身真正的意义要大得多。

    大约在二十年前,随着一股“青年写作”风气的蔓延,高考作文里常常出现一些“反套路”的答卷,有时候也会剑走偏锋反而折桂。譬如文言文作文,或者用甲骨文写作等各类风气一度成为热点,这些做法是否值得鼓励或许见仁见智,但是也标志了高考作文本身的一些改变和革新的趋势。然而事实上,作为差额胜出的考试形态,高考作文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写作”,而是对学生考试能力的一种考查。一般的文学写作,和需要依靠评分来分出高下的考场作文,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行为。倘若这个问题得不到澄清,那么对高考作文的议论始终是一锅粥。

    二者的区别,简单说来,文学写作要求的是“陌生化”,而考场作文要求的是“标准化”,这是最核心的差距。以“陌生化”为旨归的文学写作所强调的是作者个人的生命精神的抒发,包括个人的情感或者理智。而考场作文则恰恰相反,要求学生遵从题目要求,中规中矩地完成考试,而并不鼓励学生表达出过于鲜明的个性。

    这样一来,在文学写作的比对之下,考场作文很容易就背上了“压抑个性”的标签。当然,实际上数学题等理科题目也不鼓励各种充满个性化的解题方式,但是唯有作文承担了大量的千夫所指。殊不知,实际上语文考试的作文题,和数学考试的逻辑证明,其实是一码事。在当下的现实之中,只有这样的考试作文形态才能够很好地区分出考生的层级。把文化的诸多问题让高考作文来承担,实际上是过度指责了。假如按照文学写作的要求来进行考场作文,或许答卷里会有各类才华争奇斗艳,就算观赏性有了,但能否很好地区分出考生之间的层级差别,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高考作文受到万众瞩目之时,实际上也在为很多不属于其学科的内容来背锅,难怪柏拉图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呢。更何况,就拿考场作文的标准来看,也出现过不少并不妥当的作文题。这一问题的真正指向,其实并不是作文的问题,不是语文学科的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我也期待某一天能够设计出一套方案,将文学写作和考试作文二者兼顾其好处。不过就目前而言,对考场作文进行单纯的批判或者单纯的夸赞,总会让复杂的问题变得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依旧是复杂得很啊。

尤雾 1982年生于上海,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从事文化分析和艺术批评写作,文章散见于各大媒体。


 (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