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小强!武汉一高中女生养蟑螂,原来是为了干这事

朱幸黎和她的自然笔记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27日讯  提到蟑螂,多数女生可能会头皮发麻。为了完成一份自然笔记比赛的小作业,武汉市第十二中学的高一女生朱幸黎硬是把一只蟑螂养了四天,放在自己的书桌上观察。观察结束后,她表示克服了对蟑螂的恐惧,也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幸黎其实特别怕蟑螂。她搬过两次家,不巧每次家里都有蟑螂出没。小学时一次家里喷了杀虫剂,蟑螂们从角落里跑了出来,还有一只朝她飞过来,小朱都吓呆了。还有一次她正在写作业,一只蟑螂落到她头上,又从头上掉到作业本上,她吓得尖叫着跑开。

前不久,十二中的柳娜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小作业,请大家挑选一种生物进行观察研究,并绘制成“自然笔记”。收到任务,大多数同学观察的是多肉植物、江豚、中华鲟等。高一(2)班的朱幸黎想,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认识一下蟑螂,挑战一下自己,克服恐惧。

抓蟑螂,朱幸黎还是不敢下手,请爸爸来帮忙。爸爸拿了塑料碗,看到蟑螂从鞋柜里跑出来,一把扣住,再从缝里插进一张白纸,把蟑螂“关”了起来。爸爸拎着蟑螂的触角,把它塞进一个透明塑料瓶里,盖上盖子交给朱幸黎。被囚禁的蟑螂很不老实,在瓶子里胡乱扑腾,小朱拿瓶子的手一松,瓶子被扔在了地上。深呼吸平静了几分钟,她才再鼓起勇气捡起瓶子,放在卧室的书桌上,开始观察。

“关在瓶子里的蟑螂,也没那么可怕嘛。”朱幸黎边观察边记录,这只蟑螂体长大约3厘米,有2根触须、6条腿,全身呈红棕色,油光发亮。她搜索了很多蟑螂种类的资料,判断出她的这只蟑螂应该是美洲大蠊。

朱幸黎的自然笔记

怕蟑螂在瓶里闷死,朱幸黎在瓶身上扎了一个小洞。她从小洞里塞了几粒剩饭进去,蟑螂立刻爬了过来。她记下:“蟑螂的头是一个扁平的三角形,嘴下有一个小须子在不停地摆,之后它把口器伸了出来,这东西像筷子一样不停把食物往嘴边赶,吃完又收了回去。”她发现,蟑螂的口器其实很小,即使咬人也应该不会痛,她把牙签从洞里伸进去,戳了下蟑螂的腿,感到一阵阻力。“原来蟑螂腿上的’腿毛’是硬的,应该叫腿刺。”她推测,那些被蟑螂“咬”了的人,很可能是被蟑螂的腿刺刺到了。

第二天,朱幸黎放学回家发现瓶子里多了一个蟑螂形状的东西,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是蟑螂蜕的皮,而刚蜕完皮的蟑螂是白色的,翅膀比之前看上去小了一些,紧缩在身上,过了两天后才逐渐恢复成正常的样子。这也是朱幸黎第一次知道原来蟑螂是会蜕皮的。

四天里,朱幸黎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瓶子里的蟑螂。从刚开始“不敢对视”,到后来能盯着看好几分钟,朱幸黎对蟑螂的反感在慢慢变少,觉得它其实就是自然界里一种普通的生物。

观察得差不多了,朱幸黎决定消灭这只蟑螂,往瓶子里喷了杀虫剂。这时她突然发现,瓶子里多出来一个灰色的、像钱包一样的东西,上面还有深棕色的小齿。朱幸黎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把它留了下来。半天后,“钱包”竟然破了,里面扭动着十几个白色的条状物。朱幸黎立刻意识到,“钱包”其实是蟑螂的卵,白色条状物其实是蟑螂的幼虫。朱幸黎在笔记中写:“小小的蟑螂有这么强的繁殖力,也难怪人们会说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强’了。”

观察结束后,朱幸黎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出来一份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同学们被朱幸黎的这份笔记震惊了,都说“厉害厉害”。班主任徐洁说,朱幸黎平时是个话不多但很有想法的女生,没想到还这么有勇气。“这段扎实的观察经历一定会让她难忘,也让她对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有了了解,值得大家学习。”

虽然这份自然笔记没有在比赛中获奖,朱幸黎觉得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克服了恐惧,还对虫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它们是自然界里很奇特的存在。她打算以后上大学也攻读相关学科,争取日后能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记者刘嘉 通讯员柳娜 宋骥)

【编辑:朱曦东】

(作者: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