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少将在汉去世,留下这样一个传家宝……

他是开国少将

曾驾战机参加开国大典;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揣着一本《党证》走完长征;

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

面对家人似乎显得有些“无情”;

他一辈子勤俭节约

影响着后人的一生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今年在汉去世的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将军家中,探寻那本长征中的《党证》 背后的故事。

记者李子云摄

方槐,原名赖芳槐,1917年生于江西于都,参加过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并全程走完长征路。

1949年3月任军委航空局处长,开国大典前夕,领受空中受阅任务,负责组织实施。

1949年10月1日,方槐亲率一个飞行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创造了历史性的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航校校长、师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9年2月16日上午在武汉逝世,享年102岁。

揣着一本《党证》走完长征

这个传家宝拿钱都买不来

在方槐将军的家中,大女儿方蕾提着一个黑色的密码箱从屋内朝长江日报记者走来,略带激动地说,“这才是传家宝,是拿钱都买不来的。”


黑色密码箱 记者胡胜摄

方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只箱子装的是方槐将军一生中最为珍重的东西。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一枚枚军功章和一本本荣誉证映入眼帘: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黑色密码箱 记者胡胜摄

在这个箱子里,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方槐将军的《党证》。它用塑封袋包裹着,由于年代久远,《党证》的纸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依然清晰可见。

《党证》的持有人是赖芳槐(方槐将军原名),职务写的是“当红军”,出身栏是“耕田、贫农”,序号是“099069”,发证人是时任红军第5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发证日期是1933年7月4日,距今已经有86年的时间。

方槐将军的《党证》记者胡胜摄

方蕾回忆道,这本《党证》跟随父亲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他拥有的唯一能够见证和亲历长征的纪念物。

托付战友

《党证》11年后物归原主见证初心

据方蕾介绍,1937年底,父亲方槐被选派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为避免暴露真实身份,在临别之际,方槐将自己的《党证》交给战友陈鹤桥保管。

方槐对他说:“这本《党证》随我经历了许多大小的战斗,走过万里长征,现在交给你给我保存,如果我牺牲,就留个纪念。如果你牺牲了,就当作陪葬。如果我们都还活着,见面的时候你把它交给我就行了。”陈鹤桥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交还给你。”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11年后,1949年底,两位革命战友意外相逢。陈鹤桥第一时间从挎包里拿出了一个捆了一层又一层的金黄色油纸包,里面包的正是方槐的《党证》和照片。陈鹤桥讲道:“这《党证》随我南征北战打了11年仗,挺进大别山时所有的物品都丢了,它因为缝在内衣口袋里得以保存下来,天天带在身上,我想,只要我人在,就不会丢失,现在完璧归赵,归还给老战友。”

说到这本《党证》,方槐将军的大女婿高德铱非常动情:“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岳父那一代人的所作所为。我想说的是,既然加入这个组织,就应该把自身完完全全交给组织,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打心底里敬佩我岳父,他一辈子用行动证明了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坚贞不渝。”

儿子下岗多年

他从未找过组织和领导

方蕾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方槐将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自己的家庭谋取便利,可他非但没有,还对后人采取极其严格的家教,提更高的要求。

儿子所在单位不景气,下岗多年,方槐将军从未找过组织和领导。而为了解决儿子一家的生活困难,老人专门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子女们互帮互助,内部解决。

方槐将军题字   图片由方槐家人提供

在满足军龄和级别等各项条件后,方蕾曾向单位申请住房分配。方槐将军知道这件事后,第一时间找她谈话,劝她退出申请。方蕾不服气:“各项条件我都满足,为什么要退出?”

“你有地方住,现在机关里的很多干部没有住房,你不要去跟别人争。”方槐对自己的子女严格得几乎有点苛刻。

经过父亲的说服,方蕾将单位预分给自己的住房让出,分给了其他需要解决住房的干部。

方槐与家人合影 图片由方槐家人提供

方烈是在方槐将军身边长大的孙子,方家的优良传统在方烈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方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爷爷十分疼爱后辈,但要求也非常严格。方烈的名字就是爷爷取的,希望他继承革命烈士遗志。

一块特殊的手表

把军魂传给后人

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方槐将军,对共产党怀有无比真挚的感情。他经常对子女们说:“是共产党把我从一个山区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要感恩,要知足。不管我们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把本质丢了。”

后来,方烈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指战员。1999年,他军校毕业,爷爷送给他一块手表,上面刻着“示孙:永远听从党指挥”。

“我岳父虽然话不多,但句句用心。最终决定送一块刻着‘永远听从党指挥’的手表,这是时刻提醒着方烈要永远听从党指挥,永远跟党走。爷爷这是把军魂传给了方烈,希望红色基因能在他身上传承下去。”说到这里,高德铱眼眶里忍不住闪出泪花。

而方烈对于这块手表的认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清晰。在作战部队基层一呆就是七年,每年考核审查均获好评,在晋级的严格审查考核中,均获全票通过。

方烈结婚时,特意利用休假时间低调举行。可还是陆续来了两三拨人敲门送“份子钱”,方烈均避而不见。高德铱在门口好心规劝:“心意我们领了,如果你们尊重他,就请让他坚持自己的原则。”

工作中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烈把爷爷对他的教导一直藏在心底。

一辈子节俭的习惯

浸润子女一生

在生活上,方槐将军始终保持艰苦朴素、自己动手的习惯。

即使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洗衣服,衣服扣子掉了、袜子破了,都是他自己一针一线地缝补。

方槐将军生前经常阅读报纸 图片由方槐家人提供

方蕾给长江日报记者拿出一双脚后跟打满补丁的棉袜子。“父亲的袜子基本上都是这样,补了又补,直到再也不能穿了,才舍得换新的。其实也很硌脚,但他就是愿意穿。”方蕾说,老一辈人是最能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的。


        方槐将军留下的打补丁的袜子  记者胡胜摄

长江日报记者还见到了方槐将军用了数十年的针线盒,因为年代久远,外壳已经略显掉漆,打开后,里面多是针线,还有几根松紧带、几块布头。“这不就是破了一点吗?补一补,照样可以穿。”方蕾对父亲生前经常提到的这句话仍然记忆犹新。

方槐将军勤俭节约的习惯,给后辈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采访时,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高德铱左脚的鞋子破了一个洞,右脚鞋子鞋帮磨损得已经不成样。在被问到这个细节时,高先生解释道:“并不是我穿不起新鞋,只是觉得鞋子能穿就愿意继续穿,勤俭节约的家风不能丢。”

点击视频

一起回顾

方槐将军生前点滴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我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传承。“这个家要传承什么?什么是方槐将军最重要的遗产?”

方槐将军在物质上对自己和家人一直很“小气”,可在精神上是十分“大气”和富足的。“共产党员赤条条来,也要赤条条走。”是方槐将军生前经常跟家人说到的一句话。

这时我顿然醒悟,这个家传承的是红色的信仰,是革命的初心,这些才是方槐将军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遗产。

一身正气

一生奉献

老一辈的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视频胡胜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 编辑张颖惠

【编辑:朱曦东】

(作者:李玉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