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专访胡敏:南湖街如何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日讯(记者华智超)

采访专家:胡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社长

胡敏(资料图)

基层党组织的“死角”“盲区”,流动党员往往管理难

长江日报记者:从全国范围看,流动党员管理难在哪?

胡敏:流动党员管理的确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流动党员比较缺乏组织管理,常常分散在各个社区、基层、民营企业等非组织机构,很多都处在没人管、不好管、管不好的状态。

比如南湖街是典型的老旧商品房住宅区,所辖6个社区,由9家房地产商开发,目前居民已达7万。居民流入的多,党员也流入的多,流动党员占了街道党员总数的近40%,这么多流动党员,分散在各个社区,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根本是要加强党的组织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延伸到社区、非公组织、农村边远地区等以前“触摸”不到的地方,完善党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南湖社区党组织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夯实了党的执政之基。

以社区治理为党建新载体,让“党员”身份意识强化

长江日报记者:南湖街流动党员的管理经验,有何借鉴意义?

胡敏:很多流动党员不愿显现身份,南湖街的做法在于,通过创新党建载体,增强了流动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激发他们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还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誉、一种使命。南湖社区激发流动党员发挥“头雁”效应,也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了他们对组织的信赖感、归属感,有“回家”的渴望,最终流动党员们自发向党组织靠拢。

而且,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具有示范效应,带动了其他流动党员向组织靠拢,产生了一种聚合效应,从第一位老党员亮明身份到559名流动老党员落地开花,这个过程中,“老带新”,吸引了越来越多流动党员向组织报到。

从全国来看,南湖流动党员管理方法比较新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有利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具有一定的典型和示范意义。

一面党员一面旗,党员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对全社会有引领、示范作用,对于让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重要意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南湖流动党员主动站出来后,在人民中生了根,让党的声音和形象深入人心。

【编辑:彭向东】

(作者:华智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