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见证96年前工人力量壮大,中共首位烈士在这里指挥二七大罢工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日讯(记者鞠頔)6月30日上午,汉口解放大道二七路轻轨站内乘客熙熙攘攘,每两三分钟就有一列列车“轰隆隆”驶过。轻轨站下,一座旧式砖木结构的普通院落式民房,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这里是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亦称二七大罢工)期间的“秘密指挥部”。这次大罢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武汉二七纪念馆。 记者任勇 摄

“96年前,就在门前这条路上,我爷爷和30多名工友不畏强权,为争取自由和人权,惨遭军阀杀害,壮烈牺牲。”看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馆藏的史料照片,江岸机务段退休职工姜耀明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

70个人住三间小草房,铁路工人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


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旧址。 记者任勇 翻拍

走进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迎面一方天井,左右两侧是木雕窗棂的房间。进了堂屋,前方正中是长条形香桌,下列八仙桌、太师椅,左厢房便是总工会当年办公的地方。门口板壁上挂着标志牌:“1923年2月3日,京汉铁路总工会领导人从郑州来到汉口江岸,租用此房秘密办公。”

“张特立(张国焘)、李震瀛、陈潭秋、林育南、项德隆(项英)、杨德甫、施洋、林祥谦等曾在这里开会,起草宣言、电稿,编写宣传品,成为领导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斗争的指挥部。《特别紧要启事》等文件、传单都是在这间房屋里起草的。”从小在汉口二七新村长大的姜耀明,对京汉铁路大罢工的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姜耀明说,1906年通车的京汉铁路全长1200多公里,是旧中国重要的交通命脉,也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这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铁路工人采取最野蛮、最专横的管理制度。绵绵铁路线,诉不尽劳工们悲惨凄苦的生活,爷爷姜鸿星就是其中之一。

姜耀明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姜耀明为二七大罢工牺牲工人烈士姜鸿星的孙子。 记者任勇 摄

当时的铁路工人苦到什么程度?姜耀明曾听奶奶讲,当时铁路工人毫无尊严:铁路由外国监工管理,每天上下班要被搜身,稍有不慎就会被鞭子抽打,有的工人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日,即便如此,外国监工还故意调慢工厂的钟表,延长工作时间;工人住的是破烂不堪的草房,70个人住3间小房子;吃的是剩菜剩饭,每人每月交5元大洋,这也相当于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基本没有剩余,家人吃不饱穿不暖,老人、孩子只能到郊外挖野菜、捡煤渣……

反动军警向手无寸铁的工人疯狂射击,工会门前弹痕累累

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启发了工人的觉悟,一批先进工人迅速成长。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武汉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林育南等经常深入到江岸铁路工人当中,以设立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记者任勇 摄

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在一年内相继成立了16个分工会,京汉铁路工人努力壮大自己力量,积极筹建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宣布成立,下设三个分工会:长辛店分工会、江岸分工会、郑州分工会。面对工人组织的发展壮大,反动军阀政府极为恐慌,千方百计加以阻挠破坏。因遭到军阀吴佩孚的封锁,京汉铁路总工会于2月3日从郑州转移到汉口江岸。

“当时,爷爷是京汉铁路江岸工务修理厂的一名通讯员,也是江岸分工会的会员之一。”姜耀明说。

武汉二七纪念馆讲解员王婕介绍,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执行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在京汉铁路总工会下达罢工命令,江岸机厂锅炉工黄正兴接到命令后,用他那有力的双手,紧紧握住三管汽笛拉杆,奋力拉响了指挥罢工的汽笛。顿时,工人熄炉灭火,关闸刹车,停电放水。3小时之内,3万名铁路工人一致实行全路总同盟罢工,京汉铁路全线客车、军车、货车一律停驶,车站、桥梁、道棚、工厂一律停工,长达1200余公里的铁路顿时陷入瘫痪。

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江岸机车厂(现江岸车辆厂)首先罢工,第一个拉响了罢工汽笛。 记者任勇 翻拍

“应该就是在这里,爷爷在与反动军警搏斗时,被敌人的枪击中了右腿。” 姜耀明指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门前的马路说。1923年2月7日,湖北督军萧耀南根据吴佩孚的命令,指派督军署参谋长张厚生带着军警来到江岸包围总工会,指使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工人疯狂射击,工会门前弹痕累累,30多名铁路工人当场死于军警的乱枪和马刀之下。姜鸿星也被乱枪击中,虽被工友们趁乱及时救出,但还是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年仅36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上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们是头可断,工不可上!”当天,林祥谦被捕牺牲,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第一位英勇就义的烈士。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起这段历史时,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的讲解员眼含热泪。当晚7点多钟,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整个江岸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敌人把60多名被捕工人捆绑在江岸车站站台上,林祥谦被绑在站台东侧的灯柱上。威胁利诱不成,张厚生立即凶相毕露,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左肩上砍了一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蓝上衣,不断滴落在洒满雪花的站台上。他忍着巨痛,巍然屹立。就这样,林祥谦被连砍7刀,牺牲时年仅31岁。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让烈士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遭到封建军阀的血腥镇压,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力量。”王婕介绍,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更大的牺牲,2月1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人“忍痛复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其点燃的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爷爷牺牲时,父亲还不到3岁。”姜耀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爷爷牺牲后,奶奶带着父亲回到老家鄂城县(今鄂州)艰难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没有忘记爷爷,1950年派人前往鄂城县找到父亲,将其接回武汉,并安排在铁路工作。不久后,姜耀明出生在汉口二七路附近的铁路宿舍,长大后子承父业,也做了一名火车司机。

如今,姜耀明也已经退休。看着武汉二七纪念馆中爷爷的照片,他不无感慨:“我们祖孙三代都是铁路工人,一代接一代在钢铁大动脉上追梦前行。三代人经历了从蒸汽机车、电汽机车再到高铁的跨越,爷爷当年就是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而壮烈牺牲,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定十分欣慰。”

二七大罢工牺牲工人烈士姜鸿星。 记者任勇 翻拍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姜耀明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爷爷仍能做个有信仰的人,且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更要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让烈士的鲜血不白流,让烈士的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走进武汉二七纪念馆——

三件国家一级文物见证这段战斗历史

走进武汉二七纪念馆展厅,就看到一块铁碑静静地“躺在”橱窗内。这块已有114岁“高龄”的铁碑,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武汉二七纪念馆讲解员王婕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解。 记者任勇 摄

讲解员王婕介绍,这座铁碑是1905年10月16日,京汉铁路建成时,竖立在黄河铁桥南岸上的一块铸铁纪念碑,1995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铁碑高139厘米,宽59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两边铸有两龙飞舞的图案,中间铸有“大清国铁路总公司建造京汉铁路由比国公司助理工成之日”和京汉铁路通车年月及朝廷官员前来参加落成典礼人员人名。碑的下半部是法文书写的是同样内容。为什么一块铁碑上会同时镌刻着中文、法文?王婕介绍,黄河大桥的建成是京汉铁路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京汉铁路全线贯通。而京汉铁路是清政府向比利时贷款修建的,比利时不但讲法语,当时的后台也正是法国。如今,这座铁碑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的有力见证。

第二件文物是一块1896年瑞士生产的圆形怀表,铜质,保存基本完整。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第一位英勇就义的烈士——林祥谦的遗物,也是林祥谦生前从事工人运动的见证。王婕说,1923年2月4日,作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执行委员长的林祥谦,就是用这块怀表指挥拉响了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1923年2月7日晚,林祥谦被敌人用马刀活活砍死,妻子陈桂贞从他的遗体上找到了这块珍贵的怀表。陈桂贞把这块怀表一直珍藏到1960年,捐赠给了筹建中的武汉二七纪念馆(该馆于1963年开放)。1995年4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

第三件文物是一枚银制证章。“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时,江岸铁路工人都佩戴着这枚自己设计的银制证章。”王婕介绍,这枚小小证章,见证了这段“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历史。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证章正面边缘刻有章名“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内圆有“劳工神圣”4个字,中央为“双翼车轮形”图案,该图案是我国铁路早期的标志,背面还印有“汉同丰”3个字,配有挂链。当年,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大约有两三千名会员,历经80多年的风雨沧桑,保存下来的会员证章实物极为稀少。陈列于武汉二七纪念馆的这枚证章,是1959年从参加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并拉响罢工汽笛的老工人黄正兴手中征集到的,1995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编辑:彭向东】

(作者:鞠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