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党员学什么 | 长江评论

老一辈革命者的作风和境界并不“老”,会在洗练升华中,为时代传承,引领新一代人的进步。

长江日报评论员 肖畅

建党98周年之际,媒体重温了一批老党员的事迹。老党员、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自不必说,他曾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退役转业后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近日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桓英的名字也在刷屏,她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95岁入党,今年已98岁高龄的她,仍是一名上班族。

2016年12月27日,李桓英(前)在入党宣誓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从媒体报道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不乏这样默默奉献着的老党员。很多人说起“老党员”,总会心生敬意。所谓“老”,不是特指年龄,也指资历老、经历多,更有风格高、精神境界高的意思。他们选择了共产党,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亲历了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向前。可以说,党的优良传统早已进入血液,与他们的人生融为一体。

很多人家中都有这样的老党员:甭管你官做多大,钱赚了多少,把这些摆在党员身份面前,他们都不屑一顾。在一些年轻人眼里,他们真清高,可是如果听了他们一辈子的奋斗故事,又会真正感动,有深刻的理解。读懂了老党员的故事,就会真正体会到“党员”,为什么是不分8小时内外,不分在职和退休,“党员”就是第二生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个社会常说“老革命”“老一辈艺术家”,“老”字是个褒义词,浓缩了无穷敬意。艰苦奋斗的年代,人们谈理想信念,眼里闪着光,做任何事都为了追求崇高的境界,努力用做人、做事的更高标准,去提升自己的事业。正如表演艺术家为人民奉献艺术精品,就会不断去与人民共情、而不仅仅是去了解自己塑造的人物角色,这样的追求甚至远远超越了“职业精神”。这样的创造氛围,奋斗的时代旋律,与共产党人的作风带动、精神引领都密不可分。

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观念多元的时代,年轻人追逐时尚,对很多朴素的情怀难免有隔膜,说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仿佛是过去的事。对于一些人来说,利己的口号不仅可以坦坦荡荡地讲出来,而且还要 “精致”起来,他们年纪轻轻,在钻营蝇头小利上已经世俗老到。越是这个时候,越让人感喟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年轻人追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未来经不住磨难考验。

老一辈革命者的作风和境界并不“老”,会在洗练升华中,为时代传承,引领新一代人的进步。

【编辑:符樱】

(作者:肖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