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建言汉正街复兴打造成为生活新品的策源地荟萃地试验场

汉正街是武汉的城市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开放拉开了全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时有“对内搞活看汉正街”的美誉。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推动汉正街等传统商贸街区加快复兴,提升武汉“买全球、卖全球”商贸流通功能。

复兴汉正街对于武汉发展的意义何在?复兴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推动汉正街复兴?日前,武汉市委政研室(市委财经办)邀请全国专家,为复兴汉正街建言献策。我们对专家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刊登,以激发讨论、启发思路、促进共识。

┃复兴的必要性┃

传统交易市场都在转型

汉正街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董超:立足于现货、现金、现场模式的“三现”传统交易市场在全国范围内都在衰落。从统计年鉴上来看,全国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约有5000家,但是从交易额来看,最近十来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急剧下降。

从(汉正街)衰落的原因来分析,全球化、信息化等等都有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时代价格几乎是透明的,通过买卖赚差价的这种商业模式难以为继,赚取差价的交易条件逐渐消失。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交易市场转型的根本逻辑在于,一定要从赚差价变为提供增值服务,从根源来讲,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

吴永保:汉正街作为武汉的品牌、名片,代表着武汉的商业和贸易功能,代表着武汉的创新精神,传承和弘扬着武汉的商业文明和文脉。研究汉正街复兴,不是汉正街本身的事情,是“三化”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大武汉在全国应该承担的功能和作用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竞争格局下,武汉以什么样的区域来参与国际竞争,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复兴汉正街要赋予汉正街新的内涵。

熊兆飞:汉正街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对内搞活的一个亮点,但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包括服装产业都有一些操之过急的做法。复兴汉正街,要加大对设计和原创的认识。德国在历史上也吃过这个亏,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德国引进了一些企业、艺术家,盲目地复制,但后来强调自己的研究,强调品牌的发展,工业和经济才有了根基。

何万篷:汉正街暂时性战略间歇,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在供应链、价值链中“失位”,就像绿茵场上曾经风风光光的主力队员突然找不到位置感,无法融入全队的新战术。都说广东造箱子、苏南装箱子、义乌发箱子、宁波数箱子、上海数单子、新加坡数票子、伦敦算票子、纽约发票子。我们需要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大局全局中,精准识别特殊位势和特殊使命,增能、提速、扩容。

┃复兴的可能性┃

武汉有强大国内市场

汉正街加快转型有可能走在全国前列

董超:从复兴的可能性来讲,全国其他地方的一些交易市场有的已经率先开展转型,部分比较成功。比如上海的一些市场,以平台为中心,转型为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基地,典型的有“找钢网”等。再比如广州的一些市场,交易转到网上去了,市场本身转为时尚研发基地、展示基地等,转型比较快。我觉得武汉有强大国内市场、强大的科教资源等,下一步(汉正街)如加快转型有可能走在全国前列。

涂文学:从历史演进来看,我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时势、地势和城市功能演化趋势,这里面包括:一是社会氛围;二是城市功能结构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三是交通商贸格局的变化;四是社会需求。从现状来看,我认为复兴是可能的,可通过发展自由贸易、电商或者其他新业态实现复兴,比如打造商贸文化旅游区就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在推进过程中,要把汉正街的商贸文化、码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再现、展示出来。

黄漫宇:汉正街具有非常好的复兴基因:一是汉正街的文化底蕴,二是汉正街是一个标杆和旗帜,三是汉正街的区位优势。武汉是准一线城市,汉正街又具有滨江优势,这些优势在全国其他城市是找不到的。

汉正街复兴有很好的机遇,强大国内市场的建设、武汉国际消费城市的打造、5G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复兴汉正街,还是应该以商为本,打造成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创新的策源地。

┃复兴的内涵┃

复兴不是复古、复制,要重塑现代商业

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

张华容:“复”首先是一种传承,就是要恢复汉正街在湖北、中部乃至全国的历史地位;其次是文化,恢复商贸文化、交易文化精神;第三是标识,商贸流通的标识、记忆的标识。城市结构虽然在变迁,但(汉正街)原来的优势是可以恢复的。“兴”不是复古、复制,必须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尤其是消费发展的新趋势来进行战略创新,要跟上趋势、顺应趋势,要融入全国、全球分工和产业链。

涂文学:复兴什么?主要有“七个一”:一是建一个核心的文化街区,把老字号、汉正街的精华都在这个街区体现出来。二是建设一个博物馆,展现汉口的商贸文化。三是复兴西关帝庙,拉动人气,促进商业文化的繁荣。四是恢复或更新西关帝庙山陕会馆的戏台,并与振兴武汉“戏码头”结合起来。五是建立或复建一个码头,主要是游览功能。六是维持或更新一个社区,建议是淮盐巷,保护相对完好。七是以风情街的形式发展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万篷:“复兴”可能是一个抽象过程或者一个客观结果。我更主张将其理解成“复合式振兴”——业态是复合的,功能是复合的,空间是复合的,参与主体也是复合的。尤其是业态的复合,相当紧要。从次区域发展的经验来看,业态纯化,往往导致功能退化。而“混序”,恰恰是次区域商贸系统的活力源泉,足以驱动这个系统强劲地连接周边、链接全球。

刘伟:复兴的到底是现代的商业还是传统的商业?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网上网下购物渠道多元化,人们对品质、品牌和购物便捷性的需求,远远超过价格的需求。大家追求不出家门,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买全球的目的。要重塑汉正街昔日辉煌,就要坚定信念,重塑现代商业。整个街区都要植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

┃复兴的路径┃

让汉正街成为生活新品的

策源地、首发地、荟萃地、试验场、竞赛场

董超:可以把汉正街打造成供应链的交易基地、综合服务的基地、创新基地。武汉有优势、汉正街有传统,可以把纺织大学的研发、时装发布、指数发布、国际性交流以及信誉的评级都集中到这里,以此擦亮品牌,提升品牌的综合价值。发展供应链服务基地,既没有偏离汉正街原本的市场交易功能,又融入了现代商业模式、技术、全球化等新动能,可立足于服务武汉、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辐射全球来布局相应功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植入一些大的产业、企业,相对来讲,这样产业的集聚效应比较大、市场的号召力比较强。

卞向阳:如何让互联网电商跟实体商业更好地融合起来,目前是我们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创意设计也好、时尚也好,都是类似于视觉效果的东西,更准确讲是属于情感消费的范畴。如果完全是虚拟的,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能是一些相对低价位、常规的商品。由于时尚潮流的变化速度很快,而且消费者没有接触,在网络上进行批发和销售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采用先进的5G技术,在文化情景之下,进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这是一个非常大、非常有前景的领域。汉正街在复兴过程中,可以把现有业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把它做得更好,让传统商贸批发模式转型一次到位。以大数据作为核心,互联网为通道,虚实结合,在5G虚拟场景之下进行商贸活动,就可以让整个汉正街商贸活动有质的飞跃。

刘伟:坚持全球化视野。可以放大汉正街的买全球功能,结合武汉市正在建设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规划街区建设时,可以考虑建设跨境贸易体验街区,可以联合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创新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模式,让武汉市民和外来游客来到武汉后首先想到逛汉正街,现场扫描下单、综合保税区发货,市民和游客就近享受地球村的生活,成为中部地区的消费新地标。

打响跨境电商牌。可以着重发展一批电商和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区,吸引跨境电商总部企业和电商孵化企业入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武汉高校资源丰富,跨境电商是低成本的就业途径,可以鼓励武汉高校毕业生在园区创业,从事跨境电商运营。

发展新零售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商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场景式、体验式消费,推进新零售无人店等“黑科技”的应用,吸引全国知名电商平台设立新零售体验店,实现智慧商业化、商业智慧化。

注重资源要素的整合。复兴汉正街传统商贸街区,要跳出区域概念,坚持在武汉市、湖北省甚至全国乃至全球来配置资源,注重发挥武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和已有的电商基础、产业和人才优势,并大力引进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电商和新零售资源。

张华容:汉正街可以走消费升级的路径:一是消费品的升级,包括服装和服装的衍生品,并以消费品的设计为目标。二是展示,成为集中展示新升级消费品的场所。三是体验,成为新商品体验消费的场所,为线上线下联动打好基础。四是文化回位,过去是消费品的中心,现在是消费品升级的中心。同时要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具备较完备的要素和供应链环节,做好消费品大数据发布,引导消费升级潮流。

何万篷:(汉正街复兴)最佳目标是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润物细无声”的柔性互动,共同孕育动态权变的产业生态。形象地说,是星云型的生态。内核是清晰而强大的消费促进和贸易服务,有点类似高质量的恒星。外延是模糊而延展的,有很多共生的行星和其他天体物质,譬如供应链金融、文化设计、时尚创意、保税展示等。

汉正街是生活新品的策源地、首发地、荟萃地、试验场、竞赛场。在这里,“四新”叠合,CBD(中央商务区)和CAZ(中央活动区)相得益彰,商商旅文(商业、商务、旅游、文化)一体化,内外贸衔接,线上线下联动,主干马路和后街小巷错位协同,从白天消费延续到“夜经济”,从而成为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急先锋和主阵地。

(整理:邢帆)

专家嘉宾

董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

卞向阳:东华大学艺术学院学科教授、博导,上海时尚促进中心主任

何万篷: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伟: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资深专家

张华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省财经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组委

涂文学: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导

吴永保: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熊兆飞: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书记、教授

黄漫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李智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