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5日讯(记者章胜)搭乘网约车遗失物品的乘客,要为自己的“丢三落四”的行为埋单了。7月4日,滴滴出行宣布,即日起开始试行修订后的《网约车遗失物品处理规则》,规则标明了备受各界关注的“送回费”该如何收取,乘客要求司机用快递方式送回物品时需承担快递费用,如乘客要求司机驾驶车辆将失物送回,应向司机支付相应运输费。
“每个月都平均有十多万件遗失物品,其中仅有6成左右的遗失物品可以找回”,滴滴出行表示,后续将结合司乘反馈不定期修订优化规则,并结合实际改善产品。
规则指出,因自身疏忽导致物品遗失的,乘客应尽量自行领取物品,或者可用虚拟号联系捡到物品的司机,并协商送还方式、时间。司乘双方还可协商物品保管费、乘客承诺的奖励、运输费或快递费等。
其中,保管费为乘客用户与车主协商一致,通过代存点领取遗失物品所产生的保管费;快递费为乘客要求车主用快递寄送遗失物品的,如需保价,乘客需主动告知,保价费也应由乘客支付;运输费则是乘客要求车主将物品送至指定地点的,双方应就送还方式、送还时间、送回费用达成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明确了滴滴平台协助找寻遗失物件的服务范围,首先,平台要对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核验,不通过的可不提供找寻服务。每日8点至22点,平台会联系相关司机了解情况,除紧急情况外,不在夜间联系不在线的车主。同时,滴滴平台判断确有需要的情况下,在每天8点到22点时间内,滴滴平台联系物品遗失涉及订单之后的、乘坐服务车辆的1~2名后续乘客用户了解情况。滴滴平台将上述联系情况反馈给报失情况乘客。
在司机方面,规则指出,司机不得将遗失物品拆开进行检视,并不得恶意增加乘客用户领取遗失物品的难度和成本。若司机侵占乘客遗失物品的,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物品领取事宜上,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司机应在与乘客沟通后48小时内将物品送至公安部门。
此外,需要提醒乘客的是,对于鲜活易腐物品的处理,规则指出,司乘双方联系后24小时不予领取的,司机可以自行处理遗失物品。另外,在无法确认失主时,司机报备滴滴平台后,可自捡到后36小时仍找不到失主的,可自行处理。
据悉,今年一季度,滴滴出行共处理遗失物品近42万件,由于用车量巨大、客流更迭频繁、且车辆移动环境复杂,超过3成的遗失物品都没有送回到失主手中。其中,武汉就有超过2000件物品未被寻回。
专家说法>>>
收“送回费”不应贴上“道德标签”
“司机在捡到乘客遗失的物品并返还后,对于司机拾金不昧的做法,乘客支付一定的感谢费既合情合理,也有助鼓励更多的司机及时返还乘客遗失物品”,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网约车乘客因物品遗失而与司机发生的纠纷比较多,而目前国内尚未有网约车平台制定规则或标准以解决此类纠纷,“规则实施将对整个网约车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此外,赵占领指出,如果乘客不能提供证据证明物品遗失到网约车上,则无权追究司机的责任,更无权追究网约车平台的责任。如果乘客举证证明物品遗失在车上且司机拒不返还,则可以追究司机的法律责任,但是因司机与平台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平台仅向司机和乘客提供信息服务,司机拒不返还的行为仅系个人行为,乘客若向平台索赔,则缺乏法律依据。
【编辑:彭向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