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 | 武昌白沙洲街党建引领聚合力,蓄力待发建新城


白沙洲街蓄力待飞     摄影:何海威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 武昌区白沙洲街地处武昌古城之南、巡司河畔,辖区面积近8平方公里,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雄踞辖区南北,地铁5号线、11号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长江右岸大道南延线及滨江景观建设即将启动,武昌南翼亮点区块蓄势待发。

近年来,白沙洲街党工委、办事处围绕打造和谐白沙、希望白沙、美丽白沙的奋斗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练内功,提素质,引导辖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为未来白沙新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武昌南翼展飞,白沙人准备好了。

白沙洲街坚持以党建为统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探索“民呼我应”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民生热点,实施小区微改造、环境微整治,为武昌南翼展飞蓄力。

梅花苑小区

老旧小区换新颜,居民有了归属感

“小区变这么整洁了,还搬走干啥?”最近,白沙洲街梅花苑小区的一位王姓租户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决定继续租住在梅花苑小区,并且积极参加到社区活动中。据悉,该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还建房小区,有800多户居民,多为租户,属典型的老旧小区。因缺少物业管理,小区硬件条件差、绿化无人打理、垃圾杂物随意堆放,还有严重的猫患狗患、高空抛物等问题。王女士在此租住了一年多仍然对小区“爱”不起来,缺少归属感,预备合同到期后搬离。

“如果能把梅花苑小区这个各项基础都薄弱的试点搞起来,那社区‘美梅与共’行动就有底气,也会大大增强辖区居民的信心!”该社区党委负责人说,在白沙洲街党工委带领下,社区党委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民呼我应”为机制,开始着力打造“美丽梅花苑,与你我共建”社区治理品牌,并于今年年初将梅花苑小区纳入试点小区,涉及居民832户。

同时,社区党委首先牵头成立了一支近百人的“梅之香党员志愿服务队”。拿着小喇叭巡逻,遇到邻里纠纷上门调解,及时制止居民随地乱扔垃圾,下雨天搀扶老人回家,下雪天带着居民铲除小区主干道积雪……这个主要由党员组成的志愿小队,由当初单一的“清洁家园”服务,开始逐渐深入到社区的方方面面,用行动一点一点将这些外来居民的心“暖”了起来。

其次,该社区还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聚人气,以品牌汇人文。比如每周五开展的“清洁家园迎军运”志愿服务暨“爱护环境宣传日”活动、“植物医生进社区,绿色植物送居民”打造最美阳台活动等,通过活动进一步聚拢人心。

要解决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梅花苑社区党委联合乐仁乐助社工机构、美院规划师及小区骨干成立三微众创小组,引导居民从自己身边谈起,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的空间等,并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后集思广益,发动大家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基于此,小区很多问题比如道路破损、楼梯杂草丛生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清理垃圾20余吨,清理、规整共享单车1321辆,拆除乱搭乱盖35处,清理“牛皮癣”827处……原来“脏乱差”的梅花苑小区正在慢慢蜕变,在居民点赞和热情参与中,变得越来越有归属感。

长江紫都小区

穿新衣换新装,这里成了休闲好去处

傍晚6时30分,在白沙洲街长江紫都小区的运动小广场,有中小学生在打篮球,有学步孩童在嬉戏玩耍,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跳舞的阿姨们也列好队形,开启又一个快乐的广场舞时光。而3个月前,这里还停满僵尸车,垃圾随处可见,道路破旧不堪……

原来,在该小区三、四期之间有一座大型的休闲运动场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建房初期,开发商将此作为小区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但小区房屋售完后开发商离场,却未将该设施交付于物业或其他单位管理,以致问题丛生。一方面导致环境脏乱差,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另一方面临近的一条道路破损严重,路边停满各种“僵尸车”,严重妨碍附近居民出行;原本用于休闲运动的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也破败不堪,成为鸡肋。

今年4月份,白沙洲街就该情况作了全面会诊,并对症下药。首先组织城管、环卫人员20余人对该处的篮球场、网球场及儿童游戏设施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整治,并调配2名环卫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此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日常清扫保洁,全天候巡查管控。同时,协调区建委、交管等单位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规范行车、停车,并申请该路段命名为紫都路。“篮球场现在变得干净整洁真是太好了,现在每天都可以在这里跳舞、散步。”住在小区的一位阿姨开心地说:“这是小区唯一的一条出口道路,现在终于变得宽敞通畅了。” “好!”笔者在现场采访时,开车路过的一位大哥高声点赞道。


爱心候车亭


“好吃街”江民路

“洗脸”“换脸”,这条路变美了

1000米长的街道却吸引了50多家小餐饮入驻,无论早上过早还是晚上消夜,这里总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它就是白沙洲小有名气的“好吃街”江民路,东起白沙洲大道,西至武金堤公路,旁边是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学生居多。正是因为热闹,加之路旁多是老旧居民区,所以商户摊贩出店占道经营普遍,路面餐饮污水横流,油渍满地,乱贴乱画乱挂等各种乱象严重。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追根溯源才能“药到病除”。白沙洲街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江民路,与商户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需求及意见。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沿街招牌及街立面“换脸”“洗脸”。按照“一店一牌”的要求,街道投入自有资金统一为商户制作招牌共计50余块,并对商户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在加强市场监管、组织城管和交管部门联合执法的基础上,实施“来得比摊贩早,走得比摊贩晚”城管管控策略,“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对街道市容环境进行巡查管控,实现街区“白天无出店,夜晚无占道”。

777土菜馆是这条街元老级餐饮商户,精明的张老板对环境整治一开始很不理解,认为附近居民、学生消费只图便宜、便利,吃了就走,对就餐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改造没有意义。

“但是没想到,换了招牌和店内环境后,有不少老顾客点赞,客源也比以前多了。”张老板说,现在他认识到,街区环境和店面环境同样重要,只有环境提升了,顾客满意度才能提升,才会带来更好的收益。

路变宽 树林变美 人心更暖

——年近七旬老人口述她眼中的“白沙变化”

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够住进新房。有时候傍晚坐在小区的凳子上乘凉,我心里想,自己和老伴在白沙洲街生活快40年了,这里的变化真是惊人!就连我,谁曾想临到70岁了也能住上电梯房。

我叫宋巧珍,今年69岁。是一名在白沙洲街生活、工作过多年的退休老人,年底要搬到还建新房去居住。从1999年搬到解放桥小区的这个平房,20年的柴米油盐琐碎生活都留在了这里。想到即将要离开,有喜有感叹。和其他白沙洲人一样,我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最好的日新月异的城市化新时代。

大概是退休前的工作原因,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街道的新变化。特别是这两年,我发现白沙洲街和白沙洲人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

“走,咱去那片树林转转。”前段时间,老伴来了兴致拉着我去堤东社区靠武金堤旁的一片树林转悠了两圈,我才惊讶地发现,这里竟变成一个休闲娱乐场地,不少人在这里运动健身。

记得以前我们都远远地绕着这个地儿走,因为垃圾到处可见,还常有恶臭,十分可惜。听老伴儿讲,这几年街道社区投入资金对小树林进行改造,搭建了文艺舞台,铺设了林间小道,安装了休闲运动器材和太阳能路灯,制作了特色宣传长廊和橱窗,开辟了红色志愿团队活动区间,定期组织党员和志愿者清理小树林,最终变成了我眼前这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小树林,甚至成了一个新的党员活动和普法阵地。“现在还有名字了呢,叫做‘红树林’。”没想到,大我2岁的老伴儿现在消息比我还灵通。

在白沙洲街有一条路叫江民路,街上有家早餐店我爱吃,最近再去发现有点找不着地儿了。原来,江民路的商铺都统一换了新招牌,门面也被粉刷一新,整个街道看起来干净整齐、精神抖擞。这条街位于白沙洲街中心地带,以前路两旁的商铺都是由老旧房屋改造而成,所以经营门面招牌都乱挂乱放,出店占道经营也很普遍,我印象中这里路面油渍满地。如今变得这样好看了,竟还有点不习惯。

因为年底搬迁,老伴儿和我闲来无事便去武金堤附近的新房看一看。天气热,老伴却犟着不打太阳伞, “有候车亭,还打什么伞?”我想起来,最近在武金堤上的确新修建了8座候车亭。武金堤是白沙洲街的防汛堤,堤两边居住着上万的居民,目前有两条公交线路,但因为堤上没有树木,大家候车时夏有烈日暴晒,冬有寒风刺骨,这也成了我搬家后的隐忧。没想到才几个月,候车亭就有了,真是喜出望外。

其实年近七旬,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有果必有因。白沙洲街变得越来越美并非朝夕之事,也非某一个人的努力和作为。有时候走在路上,我常看到正在工作的志愿者们,他们有党员、有老人、有小学生,还有机关干部,不怕苦、不怕累,做的都是清理垃圾、打扫卫生等这样一些常人不愿意干的事。我敢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漂亮的白沙洲街,也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

人老了,能出的力也有限。但是我眼睛可以看,嘴巴可以说,握笔可以写,我愿意做白沙洲街的历史见证者,并且在以后也将继续见证它变得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新历史。我也期待着,搬进电梯新房后的老年生活会更加幸福。


本版策划: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中共武昌区委白沙洲街工作委员会

本版统筹:李伟 王琦 邵吉民 刘震

本版稿件:史凤玲 刘金峰 况昕昀

肖力 韩国业 郑宽  沈婷 朱凡

【编辑:孙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