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记者尹勤兵)7月24日清晨7时左右,一名男子晨炼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事发汉口青少年宫后门、台北一路附近。据目击者周女士称,她当时经过事发路段,该男子已没有生命体征,随后一辆殡仪车将遗体送走。
据有关方面透露,死亡男子,51岁,现场初步判断疑似早锻炼时,突发心脏病意外身亡。事发后,已联系家属善后处理,目前死亡原因正在调查中。
相关链接:
1、注意锻炼时间和天气。盛夏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紫外线强,温度高,户外运动锻炼应该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
2、尽量选择室内锻炼。室外进行的骑行、跑步、足球、网球等活动,对体能要求高,强度大,存在一定风险。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舞剑、门球、健走、广场舞等健身活动。
3、运动锻炼前、中、后都应该积极补水。
4、特殊人群锻炼需谨慎。心脏病、高血压人群,低钠饮食人群,老年人在夏季运动锻炼,应谨遵医生或运动医学专家的指导,合理适度,适量地健身。
扩展资料:
夏季运动应对中暑
先兆中暑,往往表现为感到虚弱、疲乏、口渴、头晕、头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轻症中暑往往表现为皮肤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或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有力竭感,轻微眩晕、头痛,脉搏变浅、变快,意识下降。
这两种情况中暑程度相对较轻,在应对上需要立刻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掉过多或解开过紧的衣物,平躺或坐下,补充水和电解质,轻症中暑的情况还可以使用湿凉毛巾擦拭身体,或使用冰袋冰敷手腕,脚踝,颈后,腹股沟和腋下。
中暑发展到较为严重的情况,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这几种情况,中暑也可能会是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因此在判断和处理这几种类型的中暑时要格外慎重。
热痉挛,往往是高温运动中或运动后,多出现在下肢和腹部的肌肉疼痛和抽搐,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如果仅肌肉疼痛、抽搐没有合并出现热衰竭、热射病的症状,应该停止活动,坐或躺在阴凉通风处,饮用运动饮料,轻柔的按摩和拉伸抽搐的肌肉。若病人有心脏病史,低盐饮食,或1小时症状未缓解,要寻求医疗救助。
热衰竭,是由于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这是身体对因大量出汗而过度流失水分和盐分作出的响应。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易发生热衰竭。热衰竭的人往往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潮湿,呼吸急促且浅,血压下降,脉搏快而虚弱,恶心呕吐,体温稍高或正常。
热射病,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所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急症,多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头晕,搏动性头疼,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
面临这几种中暑情况,除较轻的痉挛情况外,建议帮助病人积极降温(停止活动,阴凉通风处冰敷,冰浴)的同时尽早去看医生。
【编辑:刘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