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固定流程:每天散步时将分好的垃圾放进相应垃圾桶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  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交到社区、矿泉水瓶等可回收垃圾单独分拣、西瓜皮等生活垃圾打包后扔到楼下的生活垃圾桶内……24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汉市硚口区工农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了居民黄天响的家中,探访他进行垃圾分类的“固定流程”。

家住硚口区易家街汉江湾壹号的黄爷爷今年72岁。一个多月以前,他和老伴通过报纸了解到,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先后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社区的宣传下,黄爷爷和老伴也加入到了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

在黄爷爷家,记者看到,客厅、厨房各摆放了一个垃圾桶。每天早上做饭时产生的垃圾及剩饭剩菜都会倒进厨房的垃圾桶内,食品包装倒进客厅的垃圾桶,喝掉的矿泉水瓶和用过的纸箱则会被黄爷爷回收起来进行再利用。现在,黄爷爷每天傍晚下楼散步时都会将分类打包好的垃圾放进分类垃圾桶。每隔一个月,黄爷爷还会将废旧电池等有毒垃圾送到社区,由社区帮忙处理。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特意为黄爷爷送来一本《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读本》,帮助黄爷爷了解生活垃圾更详细的分类。

“别看我今年七十多岁了,但我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黄爷爷自豪地说,之前自己看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都会上前制止,现在马上武汉也要实行垃圾分类,现在算是提前适应。黄爷爷告诉记者,小区里有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很不理解,觉得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对此,黄爷爷坦言,凡事都要逐渐适应,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记者杨蔚 见习记者王静文 通讯员陈洁 杨程宜)

【编辑:朱曦东】

(作者:杨蔚 王静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