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同学问过黄文秀,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黄文秀的所说所想、所做所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优秀青年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事业的根本,我们国家的真正稳定,需要依靠基层同志,更需要越来越多像黄文秀一样愿意回来、肯回来和要回来的人。
青春选择,做“要回来的人”。现在乡镇普遍存在基层老龄化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村社区基层一线。老龄化过程无疑是消极的,身体机能和体质都会持续下降、工作努力效用偏低,面对越来越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信息化的社会进程明显心有余力不足,直接影响基层发展进度,基层急需更多的青春力量。黄文秀就是千万个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回基层服务的大学生中的一员,也是不计其数走出农村的寒门学子队伍中选择“逆行”的青春力量。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任职是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利国利民,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全体青年要像黄文秀学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选择到农村工作,身体力行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把工作重心沉到田间地头和村组院坝,做要回来的人,扎根基层,只有根扎得越深,才能站得越稳。
忠于信仰,做“回来的人”。黄文秀父亲曾对她说:没有共产党,我们家不可能脱贫。黄文秀大学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忠于信仰,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时代楷模”,这条扶贫路上,她没能做那个一直“回来”的人,但她的榜样精神、她的奉献精神将不断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笔者认为全体青年继承和发扬黄文秀的精神,忠于信仰,忠于国家和人民,锐意进取,努力工作,青年人只有把梦想注入现实,走进基层,做要回来的人,用热情挥写青春,实现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愧于新时代青年信仰。
坚守使命,做“要回来的人”。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黄文秀是新时代的榜样,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初心的坚守,无愧“时代楷模”,无愧青年榜样。青年人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笔者认为,前路艰难需要不辞劳苦,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做要回来的人,回到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坚守使命。
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大考场,也是青年人放飞梦想,书写华章的地方。国家发展离不开基层的强大和牢固,基层需要更多像黄文秀这样想回来、愿意回来、“要回来的人”,基层需要更多的青年人将美好的未来紧紧握在手中,需要更多的青年走进基层,激荡家国情怀,在基层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去吧,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作者:董亚丽 来源:青苹果乐园)
【编辑 张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