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细微处蕴蓄向善的力量|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旅美学者满威宁25年寻人,是一个关于“善”的故事。

善是人性中最美的情怀。三位武汉小姐姐对偶遇的外乡少女伸出援手,可能只是一念之间,当年医院减免救护费用,可能只是即时反应,25年后众多网友对这场寻找的热情相助,可能只是一个下意识。

这样的“一念之间”在生活中有很多,有人为大雨中的伤者撑一把伞,有人为夜归者开一路车灯,有人为扶起趔趄的老人一路狂奔……它们未必经过深思熟虑,却因是人心深处发出的光,总能照亮这世界的美好。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美德。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既是一代又一代的道德教育,也是几千年来的传统风尚。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道德经》上则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性有善恶,传统文化历来积极激发人性之善,规制人性之恶,将“向善”升华为道德观念,沉淀为文化传承,潜移默化,成风化人,蕴蓄为内心深处那束光。很多“一念之间”,看上去是天性使然,其实也是文化熏陶和浸润的结果。

善人者,人亦善之。正因是价值共识,所以有回声,有感染,有共鸣。当年满威宁的故事发生之后,有陌生人写信到她就读的大学,表达激动之情; 25年后,一座城市会被这个善的故事深深打动。作为当事者本人,满威宁常怀感恩之心,不但给医院寄回治疗费,给小姐姐们寄去感谢信,也不由自主地要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人;三位武汉小姐姐,谈起当年与小满的相遇,则常感人生的奇妙与美好。

择善而从,依善而行,于个人是品质,于社会是风尚和价值,于国家则是德润人心的深沉力量。

我们与满威宁一起,穿越时光,沉入生活,寻找当年一段美好的偶遇,也在聚焦蕴蓄于我们身边,这种无时不在的力量涌动。

在一个近14亿人的国家里,一切向上向善意愿的传承,一切向上向善情感的传递,一切向上向善行动的汇聚,都是在为人生赋义,为社会赋能,给国家赋形,带来人生幸福、社会文明和国家富强。

戳这里看相关报道

【编辑:叶圣凡】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