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3日讯(记者高阳)近日,祁先生为了给自己病瘫的八旬老母亲换导尿管,伤透了脑筋。
换导尿管需要叫120急救车
“导尿管一个月就要更换一次,老太太84岁了,连床都下不了,我们怎么带她去医院啊。” 家住江岸区新村街黑泥湖社区的祁先生负责照看母亲的起居,今年4月祁先生的母亲因患卒中入院,7月中旬出院后需要随身佩戴导尿管,老人没有行动能力,家住6楼,又没电梯,这可愁坏了祁先生。“抬上抬下老人实在受不住,我咨询了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想要申请护士上门服务,但他们要我打120接送老人去汉口医院换导尿管。”
“我们也很无奈!有不少居民想要我们上门进行换导尿管等有创操作,这可能会导致感染,所以我们无法提供。”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换导尿管必须在严格的无菌区进行,换完导尿管也要有医务人员监护,居民家里环境、人员条件基本不具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更换导尿管,但因导尿管材质不同,每周都要来更换,所以建议祁先生打120。
医生上门换导尿管不合规范
“我在淘宝、医护到家App上都看到过这种服务,为什么‘网约护士’可以上门插胃管、导尿管和输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换个导尿管有必要打120吗?为什么我家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百米,却还要到2公里开外的汉口医院换导尿管?” 祁先生对此表示很不理解,打120换导尿管既浪费他的时间金钱,也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120不是滴滴,不能随叫随到,如果有急救病人,我们肯定是要让的。”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有很多面临同样难题的老人,他们只能通过私下托请相熟的护士,或签免责协议,或网约上门医疗服务的方式更换导尿管,前几天,母亲出院后第一次换导尿管,只能求熟人帮了一次忙,可下个月怎么办,他迫切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予以答复。
“护士如果超出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或范围的医疗行为未经批准,又不属紧急情况下的救治行为,应定性为非法行医。” 江岸区卫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北省不属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不具备开展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没有相关审批机构的许可,不是特殊情况下(比如急救),“网约医生” “网约护士”登门换导尿管在武汉市肯定是属于非法执业,但武汉并没有出台相关法规细则。如果有不良于行却需要这类服务的患者,可以请家庭医生团队联系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在附近医院挂号、预约。
家庭医生“进家门”还需有正规流程
据长江日报记者了解,今年1月8日,武昌区水果湖街省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派医生上门为老人服务的先例。家住武昌区省国防科工办宿舍的张奶奶今年84岁,去年10月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去年底出院,和祁先生的母亲一样,张奶奶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却出行不便,张奶奶的家人向多家医院求助被拒,最终在媒体协调下,该中心同意派医生上门更换导尿管。武汉市卫计委相关人士也表示,对于张奶奶这种特殊情况,其家属可以和其之前治疗的医院或者和社区的家庭医生沟通,医院或医生在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双方达成一致后,医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但至今,武汉市并未出台相关文件。
关于义务上门换尿管的媒体报道也有不少,2013年,武汉长航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顾鹏从2005年开始,坚持八年义务上门为88岁的肖爷爷换导尿管。2018年,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外科护士长胡婷连续4个月上门,为84岁的朱奶奶换导尿管。
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一般都是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沟通交流是否流畅,医疗安全如何做到位,给患者带来方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有些医疗后期也需要规范护理,比如胃管、导尿管的护理,这需要一套正规的流程。给家庭医生配套联动的政策支撑,赋予他们管理健康的权力和动力,才能把健康中国的根基扎牢,以效益更高的方式去守护人民健康。
【编辑:金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