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法定婚龄降至男20女18#话题引爆热搜,你怎么看?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4日讯(记者陈智 实习生范晓涵)4日上午,一条“应适当降低法定婚龄”的学者建议引发网友热议,#建议法定婚龄降至男20女18#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11:30,话题阅读量达3474.8万。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降低法定婚龄的讨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微博热搜。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重要的公共议题,建议降低婚龄的消息又一次引爆舆论。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丽萍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中对法定婚龄的规定依然过高,应当适当降低,建议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据了解,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目前,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中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延续了婚姻法的规定。

王丽萍认为,在确定婚姻年龄时,应当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考虑男女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般而言,女性在18岁左右、男性在20岁左右,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并能够理解婚姻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社会因素,即当事人所在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的发展需求。以人口为例,降低法定婚龄可以缩短人口生产的周期,有利于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提高法定婚龄,则可以延长人口生产的周期,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王丽萍认为,在我国当前发展情形下,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应当适当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我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偏高;第二,降低法定婚龄,是我国目前人口政策的需要;第三,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改变目前初婚初育年龄偏高的现象;第四,现实生活中,存在男女双方因未达法定婚龄、不能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生活、生育子女的现象。

网友:不是不结,是结不起

这一观点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直言,这是在“催婚”。

有网友直接反对,这么做“很不合适”,认为很多人是“冲动结婚”。

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觉得这个建议“很没必要”……

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认为这个建议是“赋予人们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个建议并不是第一次提出

《婚姻法》上一次修改,是在2001年。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和“全面二孩”的推行,“降低婚姻年龄”,的确有深入讨论的必要。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出类似建议。

今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有委员也提出了类似建议:适当下调法定结婚年龄,由现行男22周岁、女20周岁调整为男18周岁、女18周岁,以此调节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的趋势。此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高达2.8亿。

群众声音:反对意见占上风。在人民日报针对此话题发起的调查显示,82.8%的调查者对此建议持反对意见,呈现压倒性优势。截至6月28日11时,已有近15万人参与调查。

现实:中国结婚率“五连降”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全国结婚率逐年下降:从9.9‰到9.6‰、9‰、8.3‰、7.7‰,到2018年只有7.2‰,且经济越发达地区结婚率越低。

显然,在年轻人看来,当代社会中,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更加享受单身生活的状态。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对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担忧。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还是要拿出办法来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

也有数据显示,中国法定婚龄明显偏高。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从世界各国、地区的法定婚龄来看,中国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确实有点偏高。

中国青年报有文章指出:下调婚龄有其“赋权”的积极意义。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理应有权利选择婚与不婚。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落实基本民事权利,为“成年”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当代年轻人身心成熟较早,有能力就婚姻大事作出理性决定。

个别农村偏远地区长期存在低龄结婚的现象,而现在的法定婚龄并没有对此起到太大的约束作用。修改法定婚龄,推动此类事实婚姻合法化,从而更好地维护婚姻当事人权利,掌握更准确的社会信息,捍卫法律的权威。

总之,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周岁,这不是一个“雷人”的建议,不该直接嘲讽和反对。相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社会课题,应当好好深思。

部分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等。

【编辑:付豪】

(作者:陈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