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报道牵线,苏丹杂技团“穆团长”上央视寻亲

穆达维在节目现场。节目现场图为央视提供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5日讯(记者王娟)1月30日,本报“武汉朋友圈”系列报道曾以《9岁来汉学艺,他将武汉杂技传向非洲》为题,报道了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阿里·比拉勒近半个世纪前在武汉杂技团学艺的经历。因为这则报道牵线,8月4日晚,穆达维走上央视《等着我》栏目,寻找曾经教授他技艺的中国“爸爸妈妈”。

李玉泰生前和苏丹学员萨米合影。李丹提供

半个世纪前来汉学艺,老穆团长说“我们是一家人”

1970年,苏丹共和国总统访问中国,在北京观看杂技演出后,他希望苏丹的孩子们也能学习中国杂技。于是,来自苏丹的50余名小学员漂洋过海来到武汉杂技团学艺。穆达维就是其中的一员,当年他才9岁。“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当年教过我的爸爸妈妈。”

在节目中,穆达维说,他在武汉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就是“再来”。因为刚开始练习杂技时,小学员们害怕辛苦总是偷懒,跟头翻得马马虎虎,杂技团李老师看到后,只能要求他们一遍又一遍“再来!再来!”

在节目现场,穆达维用3个小桃子秀起了手技,赢来一阵掌声。当节目主持人问穆达维,为何要叫老师们“爸爸妈妈”时,穆达维的讲述十分动情:“每天晚上我们入睡之后,杂技团的老师都会到房间里来巡查,为我们盖上被子。其实有时候我是假装睡着的,看到老师为我盖被子,心里暖暖的,觉得他们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穆达维回忆,每次过年过节,老师们都顾不上回家陪家人,也要陪着学员们:“过年的时候还让我们比赛吃饺子,看谁吃得多。”

穆达维回忆,离开武汉的时候,学员们都哭了,硬是要求“爸爸妈妈”们一直送到北京:“我们就是一家人,舍不得分开。后来我们回国表演,很多人都说我们的杂技不是真的,我告诉他们说是真的,这是中国爸爸妈妈教给我们的!”

2014年和2017年,已经成为苏丹杂技团团长的穆达维,曾先后两次回汉参与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也和恩师们见面。但当年的老师们有些已经去世,有些离开了杂技团,所以没有能见到。为此,穆达维特意将儿子穆斯塔法也带到节目现场,希望儿子能接力完成寻找。穆斯塔法说,小时候他很奇怪,为什么爸爸要叫一群中国人“爸爸妈妈”,等听懂了父亲的故事,他也主动叫这些没有见过面的中国人“爷爷奶奶”:“爸爸要我从小学中文,每天说你好 、再见,每天还要让我练习汉字 。 现在我不仅会中文,还会写书法,希望能早日帮爸爸圆梦。”  

穆达维、李丹和穆斯塔法合影。记者王娟拍摄

多次为苏丹教学,武汉老师给儿子取名李丹

节目现场,当主持人告诉观众,穆达维惦记的李玉泰老师已经于2016年去世时,不仅穆达维难过地低下了头,许多现场观众也忍不住流下眼泪。因此,当李玉泰的儿子李丹出现时,现场掌声雷动。

李丹的面目酷似父亲李玉泰,目前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一出场,他就紧紧拥抱了穆达维父子,“如果爸爸知道有人来找他,一定会很开心!”李丹介绍, 首批苏丹学员离开武汉后,李玉泰后来又去过苏丹教学。“当年穆达维在武汉学习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听姐姐说,那时候爸爸经常不在家,过年过节都在陪学生。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在苏丹,为了纪念这段经历,所以我的名字叫李丹。”

李丹回忆,后来李玉泰回武汉后,给他讲过不少苏丹的经历。“他给我讲过尼罗河,还会教我用阿拉伯语念一二三四五。”

看完了这期节目后,李丹感叹,父亲“能活在别人记忆中,就是永生”。

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也为这段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打动,纷纷转发了节目的微博:“太感人了!”“武汉杂技团了不起,我还记得最拿手的节目是夏菊花的顶碗!”“希望他们能早日圆梦!”

【编辑:毕婷】

(作者:王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