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集街村和李集社区互相交叉,尽管当初和李集社区划分出了农业户口归村管,非农户口归社区管的方案,但很多当地居民不去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两次事儿,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是属于村还是社区。
这不,贫困学生陈子行虽然是非农户口,但也找到了村书记陈咏阶,希望村里能帮忙解决自己的部分学费问题,听清了对方的来意,陈书记也没有在意他的户口问题,经过和社区书记沟通后,直接带他前往民政部门,协调和办理减免学费相关事宜,最终,陈子行的学费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他也如愿前往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大学。
在这件事之后,也不止有一个人问过陈书记,认为他可以让陈子行直接去找社区书记,陈书记都摇摇头笑而不语。直到一次闲聊中又提到了这件事儿,他终于淡淡的说了句,“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就行。”
和大多数村子一样,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了进城务工,陈书记和村干部们也主动挑起了照顾部分孤寡老人地担子。11月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的彭安祥爹爹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就一路跑到了盘龙城,万分焦急之中,突然想起自己记得陈书记的手机号,立刻找到公用电话亭给他打了个电话。
陈书记接到电话之后,立即报警并组织发动村里的年轻人前去寻找彭爹爹。同时他自己也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骑上自己的摩托车,顶着11月的寒风,从李集一路骑到了盘龙城,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彭爹爹,并将他接回了村里。
陈书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部书记,他无法像部分条件较好的书记一样,拿出自己的部分资产帮助村里(社区)发展。但自从被选为村书记以来,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土地确权,不论哪一项工作,他都能起到带头作用,并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完成。也正是在陈咏阶当选为村书记之后,为民办实事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切切的转变成村民们在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的电话号码。
(作者 郑思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