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断》:为荒野中国立传

文/长江日报记者叶军




无人机拍摄的横断山脉




早在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横断山区景观大道专辑,创造了单期销售百万册的纪录。当时的作者马德民建议顺势推出“大横断”专辑。景观大道是一条线。大横断是一个面,资源更丰富。

曾参与大香格里拉、长征、西藏雪山冰川等专辑考察活动的杨滇涛,对此很赞同。他跑过横断山脉的大部分地区,深知在它的腹地,还有大量未知的新世界。

一晃十多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大横断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滇涛和马德民等人聊起此事,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把大横断项目推进下去。这就有了《大横断——寻找川滇藏》一书的问世。

大横断,广义的横断山

 横断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中,文中提及“迤南为岷山、为雪岭、为云岭。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脉,是谓横断山脉。”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探险者开始深入横断山脉考察。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学家李炳元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貌状况,认为横断山分岷山等七脉,面积为36.4万平方公里。这被视为狭义的横断山。

 而广义的横断山,或者“大横断”,包括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肃、贵州的一小部分。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这片区域的共同特征是地形极复杂,局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未登峰,文化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它们被金敦·沃德、中村保等横断山探索先驱称为“中国的阿尔卑斯”。在这片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深幽峡谷和高山草原里,分布着中国位置最靠东的海拔7000米级别高峰贡嘎山,最后的人类未涉之地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虽然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却集中了中国最精华的自然景观。

2015年3月起,大横断项目启动。首先划分范围,再确定贡嘎山区域、梅里雪山区域、雅砻江大峡谷区域等20个重点区域。大部分以雪山为中心,其余以湖泊和河流作为核心。网格化大横断之后,项目组根据确定的重点,在全国范围分批邀请60位户外摄影师及撰稿人,实地采集。历时3年,终于完成新时期大横断地区的地理发现。

这期间,三个无人机航拍小组行程上万公里,首次对大横断区域的标志性景观进行了系统航拍,以全新的视角对横断景观进行了全面解读。

 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许多重大地理发现,如中国第三大峡谷古米大峡谷、面积最大的高原丹霞阿色丹霞、海拔最高的天坑扎尕那天坑、党岭高山湖泊群等。

怒江是大横断一大重点项目。为探索未知区域,项目组三年间先后派出五支考察队伍,填补了怒江300余公里的地理空白。特别是第四次穿越取得相关数据,基本确定怒江古米大峡谷为中国第三大峡谷。

世界级大峡谷最大深度的计算方法,都是采用对峙于两岸最高山峰的平均海拔,并与同一剖面所经过的江面海拔之差作为峡谷的最大深度。按照这种计算方法,此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虎跳峡分列前三。

通过实地踏勘,以古米大峡谷西岸的查格腊子(海拔6146米)和丫切附近的无名峰(海拔5787米)作为过江断面,得出其最大深度为3860米。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6009米,和帕隆藏布大峡谷4530米,大于虎跳峡的3774米。而从长度来看,虎跳峡全长约16公里,古米大峡谷的长度为30余公里。无论从深度和长度都全面超越虎跳峡,古米大峡谷无疑为中国第三大峡谷。

  察途中什么都会遇到。怒江考察队成员之一余继春在书中回忆,那趟行程从开始就状况百出,路线不畅,补给不足,还有很多突出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好不容易到达格巴村,那是怒江在西藏昌都地区的最后一个村子。

可从各方面得到的反馈却是,无数的山体滑坡掩埋了小路。如果前行基本是自寻死路。不得已,大家进行投票表决,最后还是决定撤出。

 “当夜,月明风清,繁星点点,在拉拉家的露台上,我半夜未眠。想到大横断项目组的殷殷重托,想到了自己出发时的豪言壮语,更想到了哥伦布、阿门森、库克船长的惊世之举,同时也想到了长漂烈士、梅里雪山殉难者的悲情往事。一方面是挑战自我,另一方面是敬畏自然。进一步是否得偿所愿,退一步是否海阔天空?在人类已知的探险活动中,很多壮举都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很多人前仆后继才能完成。

 “在与世隔绝的深山河谷间,在环境和生存的压力面前,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选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这三者的关系能有更为深刻的体现。它对勇气、毅力、体能、人性以及团队精神等形成巨大考验,在希望、绝望、喜悦、沮丧、坚持、放弃之间如何进行抉择和平衡,这是人在旅途的思考,也是漫长人生的答卷。”

    ……

 “归来途中,在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垭口,天高云淡,群山巍峨,雪域的寒风吹动五彩的经幡,我们垒起一个玛尼堆——山还在,心未老,愿后来者好运。”

爱情之路

 艰辛曲折的川藏之路上,也有着风花雪月。书中提及《康定情歌》的流传,并非偶然。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集散地的康定,形成了茶马古道独特的文化形态——锅庄。锅庄是来往客商驻足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客栈、餐馆和仓库,锅庄主既是经纪人,又是老板。

有趣的是,大多数锅庄都是由女主人管家,康定人都称她们为“阿佳”。她们往往通晓藏汉语言,熟悉贸易行情,能说会道,往来周旋于各路客商之间。

 每到夜幕降临,锅庄女主人就在场院中燃起篝火,商人、马夫、背夫们纵情豪饮,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康定情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人们在歌舞中忘却旅途的艰辛和远离故土的愁绪,获得心灵的慰藉。

而路经巴塘,不禁会令人想到赵尔丰。赵尔丰是清朝最后一任四川总督,曾以将近花甲之年,亲率边军平定西康叛乱,改土归流,颇有建树。他任川滇边务大臣时,行署就设在巴塘。据传,他征战康地时,曾娶一康巴女子为妾。后随其回成都,当新军冲进都府抓他时,三千精兵跑得一个不剩,最后只有这位康巴女子至死不离。

与赵尔丰进藏平叛的还有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他写过《艽野尘梦》一书。讲述其与藏族妻子西原的故事。两人一见钟情,后因军队哗变,西原随陈出逃,7个月后抵达兰州时,久病的西原说自己梦见“老母食我以杯糖,饮我以白呛(白酒)”。以西藏风俗,梦见这一情景,必然是要死去的。言毕,西原已是泣不成声。西原死后,陈痛哭失声,几乎气绝,后将西原葬于城外雁塔寺。

此次参与大横断项目的摄影师周伟在摄影后记中写到,他在布达拉宫守了一天,一直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直到下午六点,雨后,从广场西边走来一对藏族男女。男的穿着现代,女的穿传统藏袍,两人手拉着手。他立刻举着相机迎着他们边走边拍……

茫茫雪域高原上,爱是生生不息的。

规划中国第一条国家步道——横断天路

大横断项目组还策划和实地踏勘线路,制作出中国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横断天路路线图,详尽展现步道沿线绝世美景和风土人情。

这条线路从云南大理出发,穿越虎跳峡,跨越稻城三神山,并连续绕行贡嘎山、雅拉雪山,向北直达迭部扎尕那,纵穿横断山腹地,直达甘肃合作市,全长2230公里。

2016年8月,大横断项目组面向全国户外爱好者发出勘线邀请,短短3天时间,就有4000余人报名,入选的128人中,通过投标的形式确定勘线团队。从2016年9月到12月,项目组先后派出8支队伍,通过实地踏勘,初步打通了中国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

实际勘测人员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共18人,从50后到00后,最大60岁,最小的只有12岁。生于湘西的海儿是唯一的女领队,曾亲眼看着两位好友在登山中出现意外,离开人世。此次加入,既是为横断开路,更携带着已逝故友未尽的梦。

她越走,越渴望把一路遇见的风景与感动带给更多人,同时她也越走越矛盾:道路终有一日畅通,那时旅行者纷至沓来,它还能保持如今纯净的美吗?

60岁的摄影师杨维愚,是18人中最年长的队员,却是户外零基础,拥有20年户外经验的领队“咖啡猫”却愿意带上他,不仅因为其摄影特长,更在于咖啡猫”心中的国家步道,应该是老人小孩也可以去走的路。经过25天艰辛跋涉,他们抖落尘土,回归平凡生活。冠以“咖啡猫”妻子之名的碧玉湖“璇海”,杨维愚女儿之名的“阿姆塘垭口”,小河水儿子之名的“一阳垭口”,是这个小分队三个男人用脚步带给家人的礼物。

国家步道是欧美国家一种成熟的长距离徒步线路。长度至少要50公里以上,最长的有数千公里。

美国是国家步道的发源地,阿尔布契亚国家步道由徒步旅行者在20世纪30年代创建,它是世界首条长距离步道,共经过14个州、8座国家森林和2座国家公园,全长约3500公里。

横断天路是中国首条类似于阿尔布契亚山径的国家步道系统,以此为基础,向南可以朝高黎贡山延伸。向北可接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五段步道贯通之后,可形成中央国家步道,全长约8000公里。

这条步道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为壮丽的国家步道系统之一:跨越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五个自然带,从海拔500米的河谷爬升到7000米的雪峰,沿途可观赏到森林、草原、湖泊、沙漠、雪山、冰川、沼泽等自然景观,深入探访30余个民族的原生村落,亲密接触吊脚楼、藏碉、石板屋、窑洞等古老民居。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步道系统,都不可能拥有如此多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大横断之后,项目组还将推动喜马拉雅和大昆仑的采集计划,它们将与大横断共同组成“荒野中国”三部曲。

1929年,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国家地理》的主编葛罗夫纳的信中这样写道:“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记者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也正是“大横断”及“荒野中国”三部曲主创人员追求的目标。他们表示:荒野中国三部曲,立志为中国西部广大荒野作传,必将在中国地理探索的典籍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