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运动处方”,记者带你现场体验国民体质监测服务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6日讯 (记者朱文秀) 今年6月27日,武汉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中心采用政校合一的新模式,由武汉市体育局委托武汉体育学院进行运营管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合力搭建新平台,致力于武汉市市民体质健康的免费监测服务工作。一个多月过去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运营得如何?通过监测,市民从中能得到哪些健身方面的指导?5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大楼一楼的服务中心,进行了一次现场体验。

两大功能区20种监测设备

据该服务中心负责人、武汉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实介绍,整个服务中心包含两大功能区,分别为国民体质监测11项测试区和体适能测试区,前者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选择反应时、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单脚闭眼、台阶等11项,后者包括亚健康、体成分、骨密度、平衡、血管机能、脊柱、虹膜等7个项目。

整个中心共有智能型国民体质11项检测仪、全自动血压计、糖基化测试仪、骨密度测试仪、平衡测试仪、亚健康测试仪、体成分测试仪、脊柱测试仪和动脉硬化检测仪等20种体质监测设备。

项目测试比体检更有趣

记者当日进行了所有项目的测试,整个测试既有体育项目也有医院体检项目,用时差不多1个小时。

在测试中有几个项目让人印象深刻,握力项目检测的是手臂的肌肉和力量,记者得分偏低,颇有挫败感,不过现场工作人员安慰说“亚洲人的握力普遍偏差”,才稍感心安。记者觉得最好玩的项目应该是选择反应时项目,测试的是敏感度和反应能力,测试方式类似小朋友玩的打地鼠游戏,先按住红灯,在观察4个绿灯的同时快速触摸突然熄灭的绿灯,极具娱乐性。而最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单脚闭眼站立项目,记者本来觉得站立个10秒应该难度不大,但闭上眼后发现几秒就摇摇晃晃,在后面再次进行的平衡项目测试中,果然平衡感不佳。

台阶项目3分钟测试 记者朱文秀摄

最具挑战性的要算台阶项目,测试者要在电脑的快速口令中坚持3分钟的上下台阶,运动量接近500米,好在记者平时坚持跑步和走路,算是勉强坚持下来了,但额头还是出了一层汗。

除了运动项目,身高、体重、血压、骨密度、血管机能、脊柱、虹膜等项目的检测给记者的感觉像是在医院体检,但过程更为简单直接。

“运动处方”相当给力

就在记者刚刚测完最后一个项目台阶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电脑就打印出了一份长达12页的“运动处方”。这份“处方”包括关于体质、血管机能、糖尿病风险、体成分、骨密度、脊柱机能、亚健康、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报告,还包括一份综合评估报告和综合锻炼指导报告。在这份详尽的报告中,记者的体质指标为19分,处于合格状态,但在握力、肺活量、平衡等3个方面存在不足,欣喜的是,本人的身体年龄被评为22岁。在综合锻炼指导报告中,记者得到了有氧运动、力量和柔韧练习等3个方面及日常营养方面的建议。

专家呼吁:跟着身体的大数据去科学健身

5日,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教授刘星亮全程观看了长江日报记者的体验,他在看了记者的“运动处方”后表示,“像你一样,很多人虽然一直在坚持运动,但并不了解自己的体质,并没有做到科学健身。”

武汉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中心每天9:00-12:00、14:00-17:30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市民只需输入本人身份证号即可参与,整个监测由11个必测的体质监测项目和5个可供选择的体适能项目组成。市民通过检测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全方面的具体数据,还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方式,从而做到真正的科学健身。

刘星亮建议平时不爱运动的人也可以来做检测,他说,很多人都觉得没病就是健康,实际上,科学数据显示,80%的成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多人有这种感觉,最近身体不舒服,但去医院一查也没什么毛病,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的表现。在国民体质监测中的亚健康项目检测中,可以通过生物电直接测出每个人的睡眠质量、脑力疲劳、焦虑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力疲劳、颈肩不适等多方面的具体指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刘星亮说,国民体质监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市民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质,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并且在运动中做到量力而行。“特别是在有了大数据后,市民最好能按照‘运动处方’坚持3个月的训练,然后再来检测一次,以便监测自己身体体质在各方面的动态数据,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健身。”(长江日报记者朱文秀)

【编辑:宗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