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迎新季,华农略显“冷清”的校园的确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八月的尾声,开学季如约而至。今年华中农业大学的迎新与往年相比,却大有不同。学校一改往年一对一服务、一对一陪护的“保姆式”做法,不再前往火车站接送新生、不再设立集中报到点、不再专人陪同进宿舍、不再包办新生生活安排、不再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全校更是没有一条迎新横幅。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偌大的校园,甚至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按照过往的经验,为了让他们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学校必须花上不小的功夫:从火车站接站来校,到校园内的路线引导,甚至到购买被子蚊帐暖水壶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一系列流程都需要手把手地完成。相信不少人都有过作为新生接受他人帮助,以及后来作为学长学姐帮助新同学的经历。
此次华中农业大学在迎新上的“从简”,则体现出了一种理念上的变化。学校不再将新生当做需要帮助和“带领”的“陌生人”,甚至不再将他们看成需要“欢迎”的“远方来客”,而是学校的普通一分子。既然新生要融入校园生活,自然应该从一开始就做到任何事都亲力亲为,靠自己探索和熟悉将要学习生活四年的校园。
来校报到的新生大多接近或者已经成年,已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有没有家长陪同,自行办理各项手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管可能需要多费上一些周折,但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即将远离家乡,开启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来说,靠自己在陌生的校园里安顿下来,本身也是养成独立意识的途径之一。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进行这样的安排看上去简单,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要保证大量新生进校的秩序和手续办理的效率,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在前面。比如事先对报到流程进行详尽的告知,对校园内相关地点的布局作必要的引导……可见,学校做了更多的“暗功夫”。
在迎新工作上的安排,或许并没有所谓的优劣和对错。不过,这个迎新季,华农略显“冷清”的校园的确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新生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的确需要一个过程,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平稳,是每一所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对于华农来说,他们的选择中省掉的是“排场”,省不掉的则是“用心”。
【编辑:符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