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奶奶呕血不止,“铅衣侠”拿一毫米针眼的针管介入治疗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1日讯(记者苏金妮 通讯员聂文闻)“40年来,介入医生身披20多斤重的铅衣为病人解除痛苦,无怨无悔。”8月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位“铅衣侠”汇聚武汉,分享各自岗位上介入治疗的最新成果。

8月31日,第五届中国介入医学大会在湖北正式召开,来自全国的1000多位“铅衣侠”汇聚一堂,围绕肿瘤、血管、门脉、神经等介入学科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9月1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门脉高压专委会成立,标志武汉协和医院在门脉高压介入治疗上形成特色,成为国内介入界的主力军。

大会现场,武汉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郑传胜教授系统讲述了活动性出血疾病、急性缺血性疾病、医源性并发症等急诊介入诊疗临床病例。经过40年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疾病,能够治疗100多个病种。

70岁洪湖奶奶肝硬化反复呕血

“铅衣侠”针孔介入直击病灶精准止血

门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腹水、脾脏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等,多由肝硬化引起。

家住洪湖的黄奶奶(化姓)今年70岁,身体消瘦,患有肝硬化,某天突然在家呕血不止。“患者是下午5时到医院,7时做的手术。”武汉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熊斌教授回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静脉曲张门脉高压出血,建议立即介入治疗。

术前,熊斌教授等医生穿上特制的防辐射铅衣。术中,在影像设备的支持和引导下,介入医生相当于戴上了“透视眼”,能够清晰看到人体器官和血管的走向,并对患者有问题的器官进行精准治疗。与传统外科开刀手术不同,熊斌教授拿着约1-2mm直径针眼的针管,通过脖颈的一个穿刺点,将支架推送进去,在肝脏中两个不同的“管道”——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搭桥。“虽然不用开刀,但这是一个盲穿的过程。”熊斌教授强调,手术穿刺有风险,“盲穿”过程中,要求介入医生精准的判断力和技法。将高压的血搭桥引流过去,门脉压力下降了,患者出血的风险随之降低。晚上9时手术顺利结束,患者成功止血,回到病房继续监护。4天后,黄奶奶便出院了,近期复诊情况良好。

熊斌教授表示,中国是肝病大国,很多肝硬化患者后期会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而tips手术(全称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以及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非常重要。

介入治疗代表当代医学两大趋势:微创与精准

全省80多家单位开展介入治疗

大会现场,武汉协和医院胡豫院长表示,介入治疗虽以技术见长,但代表着当代医学两大重要趋势:微创与精准。

据了解,近10年来,介入学科发展迅速,湖北省已有80多家单位开展介入治疗,每年全省介入治疗手术量达到5万多台。“一个县不但人民医院,甚至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都开展介入治疗。”郑传胜教授强调,许多疾病都尝到介入微创治疗的好处。例如,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25%,是女性第一大高发的肿瘤病。对于良性肿瘤,过去是开刀切除。如今通过介入微创治疗,找到子宫肌瘤的供血血管,一栓塞,肿瘤失去营养供给,就被“扼杀”掉了。此外,介入的门类越来越多,神经介入、心内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儿介入、呼吸介入、消化介入等等,在将来介入诊疗将会成为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武汉协和医院介入科的月门诊量和住院量都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武汉协和医院将持续带领“医技护”团队到基层医院去帮扶,提高基层医院的介入治疗水平。

【编辑:付豪】

(作者:苏金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