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武汉攻坚二次供水“城市病”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城市供水并不是一根管子直达居民家,而是水进入小区后蓄到水池或水箱,再加压后分送到各家各户。

这就是所谓“二次供水”。

先天不足、设施老化、管理缺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水压不稳、水质不佳等二次供水突出问题,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典型的“城市病”。

攻坚二次供水“城市病”,今年初,武汉启动新一轮“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将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用3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1160处供水单元二次供水突出问题,将惠及居民180余万人。

具体推进时间表为:今年完成300处,2020年完成500处,2021年全面完成。其间,同步开展存在供水安全隐患的楼顶水箱更换工作。

截至目前,通过市、区、供水企业多方联动,已完成设计402处、立项审查393处、开工351处、施工进度超50%的200多处、新系统通水30处。

小区居民——

水压稳了,心病除了

硚口区蕾丹妮公寓,是今年第一个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小区。

蕾丹妮公寓有2栋7层居民楼、4个单元,50户居民。小区原有泵房和水箱已废弃多年,高层居民用水高峰时基本无水可用。

8月2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蕾丹妮公寓。家住6楼,今年71岁的郭爹爹说,他和老伴在这里住了17年了。近几年,一到用水高峰,就没水用,要等到夜深人静,自来水管才有细细的流水。

“都想过要卖房子了。”郭爹爹说,唯一女儿在外地,平时老两口有街坊邻居关照,不觉得孤独,但用水问题成了心病。现在用水问题解决了,长久的心病除了!

69岁的熊婆婆带着记者走进她6楼家中,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出来。“比以前水压不知道大了多少,用水完全没问题了!”

8月21日,记者先后来到江岸区铭新巷小区、香杉花园小区、黄埔佳苑小区。武汉水务集团负责汉口片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杨华勇介绍,此次将这几个小区和临近小区一并考虑,共同完成了相关设施的改造。

以铭新巷小区为例。该小区只有400多户居民,在设计改造方案时,通过集并方式,把周边8个小区或独栋居民楼共1109户居民用水,整体纳入全新二次供水系统,使用转压供水,使自来水的水质更有保证。

据介绍,武汉这轮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集并最多小区的区域是武昌区,仅一处就集并了32个小区。

据武汉市水务局二次供水工作专班叶辉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已完成设计402处、立项审查393处、开工351处、施工进度超50%的有200多处、新供水系统通水30处。

水务企业——

可掌控了,投诉少了

夏夜凌晨,蹲在水箱顶上看进水速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8月27日,武汉水务集团工作人员潘厚峰一边盯着屏幕了解所管辖区域地情况,一边向记者讲述。

2017年8月,香港路56号康怡花园居民不断反映用水困难,但进行各项常规管道检查均没有发现问题。是不是二次供水转压设施出了问题?

潘厚峰决定进行测试。由于白天周边用水会对测试结果造成误差,于是潘厚峰选择在凌晨进行。8月19日凌晨0:40,潘厚峰和另外两名同事分别登上楼顶的3座水箱,监测水箱进水速度,直到凌晨4:00才收工。

测试结果表明,是二次供水设施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

8月6日,台北路一小区居民反映停水。潘厚峰迅速到达现场,检测发现是进单元楼的地管漏水造成的,需要同时在1楼两户居民家里施工。当天晚上征得101号居民同意,第二天又做通了102号居民的工作,101号居民却反悔了。如此几个来回,问题迟迟没能解决。居民不断投诉工作人员不作为。

“二次供水改造难由来已久。”叶辉介绍,以前,大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不佳,投诉不断。此次,全市集中行动,供水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了,居民投诉也基本没有了。

8月21日,记者在江岸区黄埔佳苑小区新建的转压泵房看到,全新泵房配备了先进远程管理系统,多个传感器不间断采集水量、水压、液位等10多个数据,实时传回水务集团调度中心。泵房任何部位出现异常,调度中心都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并及时派人处理。

全市已有230个小区二次供水系统接入了远程监控平台,今后新建小区和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都将陆续接入。

水务部门——

配合上了,速度快了

9月初,武昌区930户居民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统一交由武汉水务集团管理。

从4月8日开始,武昌区分5批梯次开工,159处供水单元已开工136处,一二批已进入收尾阶段。

“这个效率,跟以前简直不能比。”武昌区水务局范路介绍,今年,武昌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后,获益居民数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

2014年,范路就开始接触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他说,2015年7月,在粮道街222号橡胶管宿舍看到的一幕,至今让他难以忘记。橡胶管宿舍位于蛇山半山腰,是一个以5层楼为主的小区。在一次走访中,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从1楼拎水到5楼,那一刻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

范路坦言,以前由于统筹不够,经常在一个小区从秋天忙活到另一个秋天,再转一轮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2015年,中南路街安装社区有35栋居民楼,确定进入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范围。当年,从摸底、制定计划、筹措资金、做立项方案……走完前期流程就花了整整9个月。

改造方案中,要新建一个转压泵房,选址在一个晒衣平台。然而,刚开始施工,部分居民就不满了,认为影响了低层居民晾晒和采光,坚决反对。所有流程只得推倒重来。

“今年,全市一盘棋,各部门联动、相互配合,成效明显。”武昌区水务局副局长吴富康说,供水企业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设计施工大大提速;规划采取备案制,特事特办;占道、挖掘等绿色通道,批量办理;建设部门资金调度,随到随批;建后移交供水企业,专业化管理。

“武昌区目前已由按月调度调整为每天调度,年底要结硬账!”吴富康说。

记者手记

为民服务解难题

汤炜玮

攻坚二次供水“城市病”,武汉一直在努力。

2011年,武汉集中对无人管理的4000余座居民住宅楼顶水箱进行清洗,更换230座水箱;2014年,对部分“三无”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2015年,出台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对新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推行供水企业“统建统管”,解决了二次供水的增量问题……

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的存量问题始终没有根治。

这次全市集中行动、多方联动,作出庄严承诺,实施三年攻坚计划,体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坚强决心。

此次改造所需资金,由武汉市区财政按4∶6比例分担。同时,居民需要承担水表后到入户的管道费用。

经测算,居民需承担的平均费用约为600元。

居民自掏600元合理么?

采访中,部分居民对这一费用不解。

武汉市水务局二次供水工作专班叶辉说,每个家庭入户后的管道走向、长短都不同。如果由政府承担,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杨开教授也认为是合理的。根据法律规定,入户后水管产权属于居民,承担自己的产权费用并无不妥。希望把好事办好,供水企业对这一段“居民产权”管道也能尽到维护责任。

【见习编辑:刘益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