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全球首例“人造”角膜移植患者复查愈后良好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3日讯(记者苏金妮 通讯员刘坤维)9月2日,十年前全球首例接受人工生物角膜移植的患者黄元珍来汉复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愈后效果良好。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眼科获悉,“中国造”角膜自2015年上市后,已为全球5000多位角膜患者“脱盲”。

    黄元珍复查

2日,61岁的黄元珍来到武汉协和医院眼科复查,移植了人工角膜的右眼视力为0.5,正常的左眼视力为0.6,眼压正常。大约10年前,湖北松滋市朱家埠村农民黄元珍在田间劳作时不慎被竹签划伤右眼角膜。考虑到捐献角膜者少,等待供体时间漫长,她决定尝试移植人工生物角膜,遂成为全球第一例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患者。“您平时需要滴眼药水吗?”黄元珍表示完全不需要,自移植人工生物角膜后,眼部无任何不适感,照常忙农活,帮孙子缝补衣服也无障碍。

据了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一层高度透明的组织,一旦混浊或受损将直接导致患者失明。角膜病是世界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全球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6000万名,我国约500万名。“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的唯一治疗方法。”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表示,因人体角膜捐献数量“供不应求”,每年仅约5000例患者能接受角膜移植,供体缺口高达90%。因此,寻找新移植材料一直是国际重大研究的重难点。

    黄元珍复查

黄元珍使用的人工生物角膜取材于猪眼角膜,猪和人的同源性高达94%,相似度高。经过清洗、摘取、冻融、酶解、碱处理等11道精细工序,去除免疫原性物质和病原体,保留角膜基质支架,既确保了猪角膜品质,又降低了动物角膜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人工生物角膜只针对未穿透性的角膜损伤进行移植。”张明昌教授强调。

2010年,武汉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开始参与人工生物角膜的临床试验。2015年,“中国造”角膜正式上市。经过10年的探索、研发、投入使用,“中国造”角膜的愈后效果已接近人体角膜。截至目前,已为全球5000多位角膜患者“脱盲”。

张明昌教授表示,“中国造”角膜是世界第一个人工生物角膜,完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未来,关于人工生物角膜的同类产品会继续优化,由全国多家医院形成的多中心临床实验基地还将开展后续临床试验。

【编辑:彭向东】

(作者:苏金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