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影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 覃舒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我斜靠在窗边,任金色的光晕迷离了双眼。我感觉自己也在朝露未晞的清晨,棹一叶扁舟,慢橹漾开鳞波,向东山起行,在这风庭月榭、杏帘桃溪间与王谢流觞曲水,醉飞吟盏。每一个字都收拢成一束细流,蜿蜒成一条溪,我也怡然地随溪流向前涌动,一切都美得像一个梦幻的大泡泡。

突然,我一怔。“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刚才文字的轻快突然被沉重取代,好像有一股神秘的、超越一切的力将轻快的溪流吸入一个深渊。这文字,便是溪流被突出的岩壁硌着、撞着的声音,哀叹,不甘。佛说过,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面对死亡,不管一个人再强大、再辉煌,也终不能逃过。我的呤腔中弥漫开一股哀怨,翻到了下一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听见这溪流的嘶喊。可是《金刚经》里不是明明白白说过“无寿者相”吗?为什么右军(即王羲之——编辑注)会这样想?我猛地想起蒋勋先生讲过母亲去世时,自己在她身边反反复复念这一句,却怎么也放不下。

天哪!我也感觉自己在一步步被吸入那个哲学的深渊,但我心中却很激动,我感觉那深渊其实就是世界的本质,就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哲学家们用一生去探索的真理!我还太小,太幼稚,并不能懂得其中真意,但我喜欢这样去读一部经典:步步深入,触类旁通,去对宇宙的形而上进行挖掘。就算我想不明白,也没关系,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我挚爱的右军、挚爱的魏晋。

《兰亭集序》写成的时代,少了些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流离与战火,多了几分从容和悠闲。就算被世事的风浪卷到天涯海角,也要一点一点地落定。花开花落、燕去燕来间,名士们怡然自乐,开琼筵而观花,飞羽觞而醉月,奈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纵使避开了蜗角功名的枷锁,又怎么逃得掉死亡——这深渊,这世界的本质!从容与悠闲在死亡面前是一个梦般的泡影罢了,不堪一击。

——我坐在作业本前文思泉涌,将每周的读书总结瞬间俘虏,自以为明天还将俘虏语文老师的心。

第二天一发作业本,我刚翻开,就震傻了。一行朱批横陈在本子上:请结合学习来谈。我的天哪!老师让我们读书感悟,感悟的不是人生,而是要扯到如何学习!

我跑到老师办公室,有点战战兢兢地请教他如何扯到学习。阿Sir微微一笑,亮出隔壁班学霸之大作,赐我膜拜。本来是讲纳兰词,却升华到了如何坚持,最后点明坚持方得成功,学习亦然。文辞激切,斗志昂扬,好一个优秀青年!可她之前读的纳兰词她思考过吗?她了解过容若吗?我反而认为,此文前面和纳兰词有关的部分与后面脱节,还不如将泡影般不实用的前面删掉呢。

“你领悟到了吗?”

“嗯,谢谢老师。”我实在不敢说出心声,怕老师怀疑我是嫉妒,而且,和她没有什么再谈的必要了。

“你平时也挺努力的,只是写的那些对考试有什么用呢?”善良的阿Sir给我指了条明路。我突然一怔,也许,我真的错了。

听说老师很喜欢看与抗战有关的内容,我每次谈《世说新语》,都会扯到“坚强不屈”,每次老师也会给我用红笔画满表示赞扬的大波浪。只是每次不小心或故意翻开当时的那篇习作,心中总是一股刺痛。看到我以前最爱的魏晋名士,也是十分愧疚。我感觉自己空虚而疲软得像个一戳就破的泡泡。

其实,我多想看李白用啸成剑气的笔、酒入豪肠的坦荡,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多想和王维一起在辋川谈笑,怅然吟式微;多想和魏晋名士在离乱与诗情中温一壶月下酒,品他们的悲喜!我多想用我原来的方式,用我一颗还没有死的心去读书,去探寻世界的本初!而现在,它们只不过是我用来骗取分数骗取赞扬的木偶,被我愚蠢地贴上一个个奇怪的标签!过去那么快乐的读书方式对我来说虚幻得像个大泡影,很美很美,总在我企图伸手去触摸时破碎在面前……

泪水迷离了我的双眼,和着金色的阳光,亮亮的,美得像个泡影……(完)

授奖理由:

一篇才华横溢的佳作!

一般人读古代经典,也就读读而已,如若作文,大多泛泛而谈。作者小小年纪却能与一众先贤惺惺相惜、切磋辩难,谈人生论生死,既执迷于“对宇宙的形而上进行挖掘”,又能直面现实,对当下经典诵读和语文教育中耽于形式、囿于做作功利的流弊进行善意讽喻和理性反思,殊为难得。

本文涉及知识之广,理解之深,见识之新,文采之斐然,无不让人激赏。“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