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饮料瓶上写“白水”拿起就喝,8岁娃食管被化学性灼伤

爷爷和孙子 通讯员 张祖国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3日讯(记者黄莹 通讯员张祖国)“看到饮料瓶上写的是‘白水’,我以为是可以喝的,就拿起来喝了一小口,结果嘴巴马上辣得要命。”23日,武汉儿童医院,8岁男童小豫跟长江日报记者讲起自己受伤一幕时,仍心有余悸。因为食管被化学性灼伤,他已不能正常进食,今后还可能需要做大手术。

事发河南信阳息县乡下。上月30日晚8时许,正在自家棚子做木工的马先生,见侄子小豫跑进来玩耍,并没有太在意。几分钟后听到一声惨叫,他吓得一转头,看到小豫满脸通红,想吐吐不出来,想说话也说不出来,整个人吓傻了。

一看装“白水”的塑料瓶已经被打开,马先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顾不上多想,他立即带小豫往医院赶。“离开家五六分钟后开始吐,晚上吃的东西几乎都吐了出来”,马先生回忆说。花一个多小时赶到县医院后,经洗胃、消炎治疗,小豫情绪趋于平稳,但喉咙和腹部却反复剧烈疼痛,体力也要靠打营养针来维持。马先生决定带侄子到武汉就诊。

在武汉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皮名安看到小豫后,心疼不已。他介绍说,像这样的食管化学性灼伤患儿,他几乎每年都要碰到一两例,一般多为误吞酸碱等化学腐蚀剂引起,食管往往受伤最重,轻则食管狭窄,重则食管穿孔。

小豫误喝的“白水”,学名“过氧化甲乙酮”,酸性高毒化学制剂。医生根据小豫各项检查结果,确定他目前体内无感染、胸腔无积液、食管无明显狭窄,但食管远期是否会出现狭窄状况,仍需密切观察,应每隔半月做一次检查,根据结果来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近期小豫需通过鼻子上胃管,打牛奶、米汤等流体物质来保证营养。

皮名安介绍,他接诊的食管化学性灼伤患儿,极少能恢复到没有症状,大部分都要做球囊扩张术或食管替代术(结肠代食管),治疗周期长、耗费大,往往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现在很后悔,真不该拿起来就喝。”当着记者的面,小豫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他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父母远在江苏打工。

“‘白水’有毒,这我知道,怪我一时疏忽,装在饮料瓶里,没保管好这东西。”马先生后悔地说。

【编辑:陈智】

(作者:黄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