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头条】中国山水画混搭“蒸汽朋克风” 国漫《山海戮》不做翻版《山海经》

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因为火热了一个暑假、票房突破48亿的《哪吒》,国产动漫又成了热议话题。

这几年,总有现象级国漫问世,且都跟中国传统文化缘分不浅。今年9月,后浪出品的《山海戮》实体书风靡市场,《山海戮》曾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漫画奖——金龙奖上斩获“最佳剧情漫画奖”和“最佳漫画画技奖”,作者吴青松接受了读+的专访。

画漫画不再砸锅卖铁

2005年,首届北京•法国动漫展在北京开幕,法国派出一批漫画家到中国,而中国则派出一批中国漫画家远赴法国参加当年的安古兰漫画节。自此,中国漫画家远赴欧洲进行交流,成为常态。随着交流增多,有一批优秀的中国漫画家在欧洲找到市场,获得认可,推出了“中法结合”的漫画作品。

吴青松正是其中之一,他曾在法国出版四卷漫画《海上女王:石秀传》,以清代嘉庆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传奇女海盗石秀姑为原型,因故事新奇、画风精良颇受好评。而今这部《山海戮》,算是吴青松回到国内推出的第一部作品,2018年刚更新四话就拿下金龙奖,实力了得。

这几年,国漫发展迅速,一批制作精良、口碑不俗,面向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作品相继诞生,“国漫崛起”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吴青松认为,“虽然外部条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这代人有没有这个心吧?如果有为之奋斗的激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崛起的时候。尽人事听天命,最后能走到哪步,也不是能预知的事情。努力就好。”

而对于国漫眼下生态,吴青松直言,“从未有过的好,至少,画漫画不再是一件要砸锅卖铁赔老本的事了。”

“没沤熟的肥料上开不出鲜花”

《山海戮》其名,很容易联想到《山海经》,但《山海戮》并非“翻版”《山海经》。《山海经》是保存中国神话材料最多的一部古书,在这部书里,除神话传说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等等。

这样一部奇书,也受到神话仙侠题材的影视、漫画作品追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捉妖记》等大批作品都从《山海经》中获取灵感。

吴青松直到2014年左右才真正开始了解《山海经》。受《山海经》影响,他创作出了古韵与前卫相融合的山海战国奇闻,故事中,不同的国家拥有自己独有的“神兽”,它们象征着各自的国力与荣耀,是具有原创精神的国人热血漫画。

对于近年市场兴起的《山海经》热,吴青松认为是好事,“总比无人问津来得要好。但是,营养是要吸收之后再创造,才能成为好的作品的。新瓶旧酒,旧瓶新酒,都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如果只能拿着先人的成就当遮羞布,那真是一件让现在的我们无地自容的事。”

吴青松有一套植物启发论,“我有个爱好,喜欢种植物。种植物要施肥,例如所谓的有机肥,一些餐厨边角料,或者动物的粪便、尸体等等,并不能直接施给植物。而是要经过沤制,也就是用微生物对这些东西进行分解。分解的过程,就是将营养物质打碎成更小的分子。这个小分子,才能被根系吸收。这些看起来跟创作毫无联系,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营养需要被打碎消化吸收之后,才能为我所用。而不是照搬,看见好的东西,一模一样搬过来,这样创造出的作品只能是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就像没有沤熟的肥料上开不出来鲜花一样,没有经过自己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前人瑰宝,也结不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中式山水混搭西式朋克

《山海戮》在美学上混搭了中式山水画与西式蒸汽朋克风。所谓蒸汽朋克,是缘于西方工业革命基础的审美,将科技与艺术相碰撞。工业革命与中国远古神话世界,这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吴青松将二者巧妙相融,举一例,工业革命以煤炭能源营造蒸汽朋克范儿,嫁接到神话世界里,煤炭变成了玉石能源。在大场景的描绘上,《山海戮》偏爱墨色与青绿重彩,铺陈远山云岱、云雾飘绕的山水意境;而在人物造型方面,又是欧洲漫画的写实作派。

“最早不叫《山海戮》,叫《神葬》,是一个比较纯正的西方式的蒸汽朋克架构。后来加入中国文化的基因,那么就必须要改造视觉效果。但是我又很喜欢金属、机械类的视觉符号,那就想办法,不停的地尝试。”吴青松说,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用了好多年,最终发现,蒸汽朋克或者说金属朋克的审美方式上,与中国的传统审美,有不少共同之处。这样说起来有点玄幻,但是当你把金属、机械看成单纯的视觉元素的时候,也许就能找到共同点。两者都讲究质感,讲究颜色的沉着,讲究疏密关系。当在本质上找到共同点之后,嫁接就不显得不那么困难。此外,《山海戮》的内在世界设定,也能非常自洽的地解释金属朋克和山水笔墨的融合,如果没有这个逻辑,那就是为了视觉而视觉的生搬硬套。”

如今流行“国风审美”,很多创作者爱用中国传统元素,可吴青松也害怕“营养过剩”:“中国自己的神话体系,确实能滋养出海量的创意。对于创作者而言,应当尽量避免炒冷饭,不要兜兜转转都是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虽然商业上,这样最保险。但一时的妥当,说不定就是产业的陷阱。对于受众来说,希望能更加敞开心扉,接受一些对你来说并没有认知度的新鲜事物。前人的遗产是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创作者就生产不出来好的作品。如果总是在崇古,那如何前进?排斥新生的内容,也只能让有干劲的作者饿死在路上。最后一片死寂。”

【作者说】

那些神兽们

吴青松:故事中,每一国都有自己的“神兽”,确切的说,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丰富的背景设定。并不只是简单给它安插一个视觉符号。这个符号是有来源的。例如铁流国,其代表的神兽是“龙兽”,并以此物种组件了“龙兽骑兵”。龙兽的造型,是来源于我国早期的“走金龙”,我觉得那个时代龙的造型很洒脱,很舒展,比后世的龙更像是一种能真实存在的生物。于是我搬过来放在《山海戮》里。为什么要把龙兽给铁流国呢?因为在我的设定里,铁流国境内有一片广袤的红色草原,也就是铁流河的发源地。龙兽这种生物,一看就是食肉动物,能组成骑兵队,也说明其可以群居,那么群居的食肉动物,很自然联想到狮群,狮群生活在哪儿呢?草原上,所以很自然的,龙兽就给了铁流国。

而丹朱国的“神兽”,其原型是《山海经》里记载的????。其描述为,红眼睛、红嘴巴、白尾巴的巨型犬类,是一种灾兽,会引来兵乱。丹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他们常年对外用兵。因此,用此动物作为其坐骑,比较合情合理。

我在构思这些内容的时候,不会刻意去从某个地方取材。不管是文献或者是《动物世界》,只要我觉得合理且有趣的,都有可能被搬进作品了。当然,是在做出适当的调整之后。

那神秘鬼雾

吴青松:中国的山水画很有趣味,有叙事性。当时就在想,如果把一些角色扔进中国山水画里,让他们发生点故事应该很好玩。于是就保留了山水画里非常重要的内容——雾,也就是留白。我认为中国山水画的魂魄,就是留白所营造出来的雾气氤氲的感觉。在后来,又觉得单纯的保留雾这个视觉元素,过于肤浅,总感觉能给它赋予一些含义。那么就努力去想,去思考,雾这个东西,如何能与《山海戮》的世界观进行一个有机的概念衔接呢?经过很曲折的变化,这其中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设定,但最终都抛弃了。最后把雾设想成为一种巨大的危机,可以凝聚巨兽,吞噬人类。加上它又神出鬼没,无法测度,就把它的名字叫做“鬼雾”了。

还有一点就是,《山海戮》的世界观是一种反思。反思如果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那么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将是怎样发展?所以说,《山海戮》必须要有一种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存在,“鬼雾”于是应运而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