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的“下一代汽车”,武汉开发区“氢”尽所能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4日讯(记者张智) 1月15日,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检测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调试大数据采集设备。两个月后,这一总投资10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将建成投产,形成核心零部件1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到2021年,该项目二期竣工时,产业园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00万套。

智能环宇公司创始人李明展示其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 记者郭良朔 摄

即将投产的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武汉开发区由传统汽车制造向“下一代汽车”转型,擦亮“中国车都”金字招牌的一个缩影。

眼下,武汉开发区正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东风新能源汽车示范区、开沃新能源汽车、吉利亿咖通车联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以及雄韬、众宇等下一代汽车项目落户与建设步伐,并筹划举办国际汽车赛事、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车都”品质,提高“车都”知名度。


抢抓发展“时间窗口”

培育下一代汽车产业


刚刚结束的武汉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了武汉开发区“四都”发展定位,即打造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其中,车都位列“四都”之首,既显示了汽车产业是武汉开发区目前基础最雄厚的产业,也彰显了武汉开发区打造“下一代汽车”产业高地的坚定决心。

目前,武汉开发区聚集了法、日、自主品牌等车系,拥有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等整车企业及500多家零部件厂商。2017年,武汉开发区汽车产销达120万辆左右,约占全市总产量的2/3,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值2587.4亿元,同比增长9.9%。

时下,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各种前沿汽车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出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代汽车”呼之欲出。

在这一历史变革的关口,武汉开发区抢抓发展“时间窗口”,抢占“下一代汽车”产业制高点,拥抱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以建设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为契机,推进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跨界融合,推动从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2017年5月,为鼓励传统车企升级转型,武汉开发区出台《促进产业发展黄金30条》,通过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让传统车企焕发新活力。开发区全年实施技改项目588个,完成投资330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工业投资总量的58.3%。


依托智能网联示范区

抢占汽车行业制高点


2016年11月,“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正式落户武汉开发区,这是全国首批第五个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之一。

2017年5月,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出炉,武汉示范区的建设规模为全国最大。在专家咨询会上,由十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团表示,武汉开发区抓住机遇,可谓恰逢其时,尤为必要,要发挥后发优势,结合武汉在通信技术、北斗导航定位、高精度地图等方面的技术、产业优势,早日推出示范产品和成熟方案,建成比肩安娜堡等全球知名示范区的顶级园区。

通过规划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武汉开发区将为传统车企和互联网车企搭建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培育新型战略产业,抢占未来汽车行业制高点。

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在示范应用区加紧规划建设之时,位于武汉经开智造产业园内的武汉环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自主研发“主动巡航控制”自动驾驶技术,今年即将投入产业化。

武汉环宇智行技术总监于欢介绍,该项技术在国内自动驾驶L3级别处于领先水平,“未来,我们希望与自动驾驶全球领军企业特斯拉一样,推出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产品。”


布局新能源汽车

打造氢能之都

看到未来,才能走到未来。

氢能汽车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下一代汽车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氢能应用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氢能汽车正成为未来新兴战略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正是看到了氢能产业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当前,武汉开发区正谋划布局氢能汽车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众宇、雄韬等氢能项目,助力武汉打造新的“氢能汽车之都”。

2017年12月21日,雄韬股份投资115亿元,在武汉开发区建设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每年350亿元的产值,将形成氢燃料发电机系统、储氢系统等开发、生产、运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并与南京金龙、东风特汽等合作开发、生产氢燃料电池大客车,助力武汉打造氢燃料之城。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认为,武汉科教资源丰富,汽车制造业发达,是国内最有可能形成千亿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

(作者:记者张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