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环保杯”环保创新大赛暑期活动收官,武汉高校学子暑假流行环保实践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19日讯(见习记者汤光磊 通讯员王西坤)暑期结束,新学期开始。炎热的暑期里,来自武汉高校的8个团队完成了第四届“都市环保杯”环保创新大赛组织的环保实践调研活动。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所高校团队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从湖泊保护、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环境教育等角度,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据了解,武汉作为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全球第一的城市,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内容精彩纷呈,其中,“都市环保杯”环保创新大赛支持的环保实践活动就有8个,经过前期专业培训和安全指导,这8个团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炎炎夏日,掀起了一场更为热烈的环保风潮。

垃圾分类是最火的一个主题。大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调查,有的捡拾垃圾体验困难,有的进行区域对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们走进三镇社区和垃圾转运站,近距离调查市民垃圾分类现状和垃圾转运难点。湖北大学学子对鄂州梁子湖周边和武汉市的垃圾分类展开调查,并对比城乡垃圾分类的差异。

其他的环保调查也与社会现实痛点和环保要点联系紧密。武汉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前往农村,牵手留守儿童,传播绿色知识,传递 “美丽中国”信号。武汉科技大学的同学们顶着烈日“跑湖”,分赴20多个湖泊展开湖泊水情调查。

大赛主办方之一,中冶南方都市环保有限公司相关代表人表示,同学们的青春热情、创新创造能力,使他想起了投身于环保事业的初心,他们一定会在环保行业继续努力,为后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创造更加美丽、绿色的明天。

武汉大学神农架科考队

探索千年矿业遗迹 论证生态修复药方

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与撑起环保社会实践的旗帜

神农架科考队是一支专业科研团队,由来自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7名在读本、硕、博学生和1名带队老师组成。暑假期间,神农架科考队针对大冶铜绿矿山遗址展开了调查。

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环保课题,废旧矿山土壤由于重金属积累,植被往往严重退化,但经过自然演替,这些重金属异常区也会形成独特的植被。对这些植被的研究对于矿山植物修复意义重大。大冶作为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金属冶炼历史渊源流长,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金湖街道办,目前发掘的部分最早可追溯至西周,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是迄今已经发掘的古铜矿中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

神农架科考队成员在矿山上采集土样

武汉大学神农架科考队选定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铜绿矿山遗址为调查样地,深入研究当地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分析冶金工业与自然环境的深度交互作用,探索矿区生态修复路径。

活动中,他们深入铜绿山矿区,挖土、挖草,现场测量,并采集土样和优势植物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

研究有初步成果。神农架科考队队员介绍,他们发现鸭趾草对矿区土壤中高含量的铜表现出很好的耐性,可以作为矿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

华中科技大学垃圾分类调研队

沿地铁线进社区面对面问卷

华中科技大学垃圾分类调研队在调研路上的合影

武汉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垃圾分类箭在弦上,广大市民对武汉垃圾分类政策如何落实,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垃圾处理能力充满好奇和疑问。华中科技大学的7名大学生,也将自己暑期社会实践的重点放在武汉的垃圾分类上。

贺鹏程是实践团队的队长,他表示,团队7人均是2018年入学的学生,作为环保相关专业的后继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专业知识,以现实情况校准今后努力方向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

打开垃圾桶,查看垃圾是否分类投放

据悉,他们的调研为期一周,同学们分组沿着地铁二号线、四号线、一号线、三号线发放了300多份调研问卷,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走访了沿线100多个小区,实地考察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走访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和武汉重要的垃圾转运站,探寻垃圾分类政策和武汉市垃圾处理能力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小区实地调研与问卷情况反差强烈,多数市民面对问卷表示支持垃圾分类,但是现实中社区的垃圾分类并不理想。除了张家湾小区、钢院小区等垃圾分类示范点外,一些地方的垃圾并未分类,或是分桶放、一车运等等。贺鹏程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加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国旗班实践团

赴安吉取“环保真经”

张国旗班的同学们与安吉居民交流

浙江省安吉县以绿色经济替代污染型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之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地和践行者。“竹子和茶叶是安吉的青山,也是金山,走在安吉,这句话的感受特别的强烈”,张国旗班实践团团长黎振兴由衷地说。

地大张国旗班的同学们选择浙江省安吉县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安吉县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地,过去,迫于经济压力,采矿、造纸等污染工业对安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两山论”的指导下,安吉痛定思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竹子博物馆门前同学们与环保社会实践旗子合影

黎振兴表示,调研发现,安吉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也有过阵痛,关停矿山、居民收入水平剧降,但是在“两山论”的指导下,安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抓住历史机遇,绿色产业迅速崛起。

目前安吉旅游业、发展迅速,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餐饮等服务业也随之而起。另外竹子、安吉白茶以及服务业等生态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安吉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面对张国旗班同学们的调研,大多数居民表示,“两山论”提出后,家乡变化巨大,收入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医疗教育、交通建设等基础保障也有明显提升。

张国旗班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安吉调研了五天,他们参观了安吉漂流等旅游项目,循环灌溉的生态农庄、美丽的大年初一风景小镇以及中国竹子博览园,对安吉经济文化模式进行“沉浸式体验”。

安吉的发展模式表明,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兼得的,黎振兴说道,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走出品牌之路是安吉成功蜕变的关键。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让环保知识走进乡村,走进留守儿童心中

府河镇委员会门前支教同学们的合影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痛点,身处农村的他们也是环保教育的薄弱点。今年暑假,武汉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20多名同学分组奔赴随州市府河镇、洛阳镇小岭冲村、金鸡岭村三地,开展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环保课程,向当地小朋友们传递绿色价值。

回收利用手工课上,小朋友们被教授如何用废旧冰棍制作笔筒,感受废物回收的美妙之处;护水课堂上,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理念知识得以传递;垃圾分类课上,小朋友们了解到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以及重要性。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系列环保课程的开展,在乡村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绿色的种子。

废物回收利用手工课上小朋友在认真制作笔筒

青年志愿者协会队长杜雨萌表示,作为环保专业的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带给平时很难接触到这些的小朋友们,他们也获得感满满。

在废旧冰棍制成的笔筒上画上彩虹,将冰棍拆开组合成为不同的形状——爱心、孔雀、船桨……小朋友们个个天马行空,怀揣着小小的绿色梦想,尽情发挥着自己创意和纯真。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团支教活动为期两周多,他们在这个环保暑假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城乡垃圾分类调研

对比城乡,促垃圾分类协调发展

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在鄂州梁子湖区城管委门前合影

全国各地的垃圾分类活动如火如荼,但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由于发展状况差异,垃圾分类政策、垃圾产生量、处理量都有不同。今年暑假,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6名同学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和鄂州梁子湖区展开了垃圾分类城乡对比调研。

湖北大学垃圾分类城乡对比调研队于8月中上旬先后来到鄂州梁子湖区梧桐湖新区、涂家垴镇万秀村、太和镇桥头边湾村、武汉东西湖区明珠小区、博大城市星座等社区调研城乡社区垃圾分类实际情况,同时走访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社区物业部门等,了解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工作。

同学们参观垃圾分类智能环保屋

调研发现,两个地区的试点区域,垃圾分类工作进展良好,非试点区域垃圾分类推进较为缓慢。同时,在具体工作展开中也存在着垃圾转运体系不完善、设备缺口较大以及除城管以外其他政府部门参与较少的问题。

武汉科技大学绿联社湖泊调查

大学生沿湖测水、捡垃圾、拾烟头

绿联社成员在东湖进行湖泊调查

武汉城中有数不清的大小湖泊,被称为“百湖之市”。目前武汉地区正面临着“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尴尬境地,武汉市湖泊原来大多与江河相通,兼具供水、调蓄、养殖、景观、灌溉等多种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和湖泊污染状况日益恶化,湖泊的自然属性不断削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武汉科技大学绿联社开展了以武汉湖泊调查为重点的暑期实践活动。

武汉科技大学绿联社湖泊调查开展周期大约为三周,他们走访了武汉中心城区的南湖、青菱湖、墨水湖等20多个湖泊,聚焦湖泊水质、钓鱼者情况和湖边垃圾情况,监测水质、问访湖边钓鱼者,同时在湖边捡拾垃圾,分类统计。

绿联社成员在湖边向环卫工人询问湖边垃圾清理情况

调研发现,武汉大部分湖泊都被围建成公园,沿湖锻炼的市民很多,关于水质问题,只有少数湖泊清澈见底,绝大部分湖中伴有浮萍和水草。调查的23个湖都有禁止垂钓的标示,但是所调查的湖泊三分之二有钓鱼者。大多数湖面无杂物,但是湖岸周边有小垃圾,以烟头居多,同时湖泊周边虽有分类垃圾桶,但游客扔垃圾时并未主动分类。

绿联社队长于文杰表示,公园游玩锻炼的居民游客,素质仍有待提高,保护湖泊的意识需要改善,垃圾分类的知识未得到普及,同时有些公园改造完善过程中规章不完善、场面较为混乱、改建工程滞后,他同时呼吁,建设美丽江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半瓶水引发的思考以及节水活动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的合影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虽然数字可观,但由于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匀,有四分之一的省份面临缺水问题。放眼校园,在餐厅,在垃圾堆,在体育场,篮球场,每次学生挥汗如雨大快淋漓之后,随处可见的是被人们喝掉一点或者喝掉一半的半瓶水,然后就丢掉了。这一个个半瓶水引起了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关注,“半瓶水引发的思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此展开。

实践团成员在江滩发放问卷

实践团队通过视频和问卷等方式在本校、汉口江滩、金银湖湿地开展宣传活动和问卷调查,同时配合线上宣传和调查。

“半瓶水引发的思考”活动该主要以“宣传引导,调查反馈”的方式执行,从细微的生活之处,如篮球场上被丢弃的半瓶水,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结合公益活动,如湖泊清洁,号召市民保护水资源,不仅仅关注矿泉水,更多的是整个水资源。

武汉轻工大学的同学们以此呼吁市民节水爱水从小事做起,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保护水资源。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赴黄石调研队

看废石开花,矿山复绿,学环保真知

社会实践团来到金属冶炼厂调研并合影

黄石作为中国矿冶名城,境内矿山数量众多,矿产资源丰富,经过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和冶炼,矿产资源走向枯竭,生态环境更是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环保观念的提高,近年来黄石市加大矿山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9名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奔赴黄石,参观修复后的矿山、深入矿冶、环保等相关企业、了解在环境保护大主题下矿冶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矿山修复工作情况。

调研队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同学们看到了生长在矿山上的大片刺槐,昔日的废旧矿山如今已经是满山绿色,挖矿产生的“亚洲第一天坑”已经成为打卡圣地,矿山公园每年4、5月份的槐花节更是全国闻名。

另外,实践团还分别参观学习了大冶有色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八角垴村金湖尾矿库处理现场等矿冶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深入黄石劲牌有限公司,探寻其污水处理排放细节;走访黄石山力兴冶薄板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队长杨哲辉表示,作为一个黄石人,看到这些开在矿石之上的文化产业,很是开心,希望本次对黄石矿山修复以及当地企业生产的调研成果可以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环保实践中。

【编辑:彭向东】

(作者:汤光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