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江汉
70年,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70年,荆楚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包容现代的深刻演变;
70年,地处武汉“核心窗口”的江汉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奋斗、共成长,乘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东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日益成为改革创新与内陆开放高地。
浩浩荡荡的长江汉江,见证了江汉的砥砺奋进、昂扬前行——
“货到汉口活”的繁忙码头,“进阶”为新经济、新业态集聚的“中部时尚之都”,成为全国服务业示范典型,也是全市首个GDP过千亿的城区;
从南部传统金融机构的“源点”,“升格”为中部地区流金淌银、总部集聚的现代“金融谷”、湖北省唯一的省级金融示范园区;
从汉口水塔、江汉关,到新世界国贸大厦、佳丽广场、民生银行大厦,再到武汉CBD内的武汉中心,“城市高度”在变,江汉始终“代言”……
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江汉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题人,在砥砺奋进中写就高质量发展新的华章。
江汉跨度
经济综合实力“大跨越”
秉承深厚的商业传统,围绕“传统商贸区—现代商业区—商贸金融区—现代服务业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产业发展路径,江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逐步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标杆。
截至2018年,该区服务业增加值达1067.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93.61%,形成以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主导的产业结构。
辖区汇聚了全省50%、全市70%的金融资源,拥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批龙头企业区域总部,拥有武商、中百、新世界、苏宁等多家商贸龙头企业,拥有全省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拥有新华诺富特、锦江国际、喜来登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美国、法国、韩国等在江汉设立领事馆,100余家海外公司设立办事处。
1986年,江汉区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6亿元;2016年,在全市中心城区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4亿元;2018年,全区GDP达到1304.18亿元,32年翻了800余倍。
江汉区以全市0.3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8%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服务业份额、9%的财政收入和1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为全市首个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过千亿元的“三千亿”城区。
在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第三轮评估中,江汉区综合成绩名列前茅。
江汉深度
新旧动能转换“大突破”
该区立足辖区通信信息企业、总部企业和金融企业集聚优势,以5G建设推进全域创新,完善产业生态,让传统街区、服务业集聚区都成为全域创新的策源地、首发地、竞赛场,用新动能、新业态驱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
江汉区制定《江汉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实施方案》,建设科技产业生态示范区,形成支撑江汉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编制《江汉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提升武汉时装周、时尚艺术季等品牌影响力,增强时尚设计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
先后引进北京国泰创投集团、wework等培育孵化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者、创新平台、科技金融等要素加快集聚。
发挥金融资源集中优势,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北资本市场培育基地、湖北省高投建设高新企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在地化的综合投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六位一体”金融创新生态圈。筹建金融家智库、基金业协会对接高校科研资源,引入若干风投机构、创投机构设立细分产业子基金。
江汉速度
精致城区品质“大提升”
解放初期,江汉区内,仅有中山大道以南民生路、三民路等27条街巷。
经过70年建设发展,江汉区构筑“立体复合路网”,一跃成为中部地区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
全区道路总长约17万米,武汉大道、长江大道、汉江大道、武汉天河机场二通道等主要干道和快速路横贯全区,便利通达武汉三镇;
7条地铁线路24个站点,是武汉市地铁线路最集中、站点最密集的城区;
坐拥汉口火车站,京广高铁、城际铁路等铁路线网交汇于此,距中国中部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仅20分钟车程;
位于武汉CBD东大门的首地城市航站楼,是华中地区首座具有机场值站功能的城市航站楼,2020年建成后旅客可在此提前办好登机前的全部手续;
临江核心地段的长江航运中心建成后,将为国内外港航企业提供口岸服务、港航政务等多功能服务,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新引擎,也是长江航运复兴的标志。
江汉温度
人民生活质量“大改善”
江汉区把财政支出的80%以上投入民生,从无到有建立起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优质文化供给,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
2001年,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305元,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5290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以内,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拥有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一中等各类学校123所,6-14岁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83%,高中升学率达到99.9%,中高考成绩全市领先。校园足球、“小班化”教育试点、“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等特色品牌蜚声省内外。拥有协和医院等医院31家,辖区平均每千名户籍人口中拥有医生9.65人、拥有医院病床数22.84张。推动协和医院与市红会医院合作,构建“1+1+N”紧密型医联体格局,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全区平均500到1000米就有一个公园,拥有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武汉杂技厅、汉口文体中心等一大批文体设施,“金桥书评”非遗文化节成为江汉文化品牌。
人均绿地面积17.01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为266天,辖区西北湖、梦泽湖等湖泊水质稳定,均已建成景观公园。
江汉力度
全面从严治党“大推进”
江汉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深化政治监督和政治巡察。完善“狮子型”干部选用、管理机制,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
扩面提质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定期召开拼搏赶超交流会,凝聚起干事创业强大气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
“一核两纵三区四带”
产业空间骨架“交答卷”
江汉区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该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一核两纵三区四带”产业空间骨架,实现“产业集聚、功能集中、服务集成”,以最极致的方式构筑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再造中心之城、重塑复兴之路。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江汉砥砺攻坚,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极核”优势更凸显
武汉中央商务区,是全市唯一以“武汉”命名的商务区,聚集了一流楼宇、一流设施、一流产业、一流景观,四栋银行和通讯总部定制大楼全面交付,与现有优质写字楼一起,合围成规模罕见的高端楼宇集群。
“两纵”资源更集聚
常青路-青年路(长江大道江汉段)“辉煌七公里”轴线完成更新,“缝合”武汉CBD、建设大道“金十字”、 武广商圈等多个功能区,聚合优势资源,让“新老CBD”无缝衔接、深度融合;新华路沿线,以城市“中轴”的目标定位,通过改造提升对交通路权、街道空间、绿化景观、附属设施进行了“重塑”,串联金融业核心功能轴、汉口地区垂江的生活性交通轴。
“三区”亮点更突出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绿地汉正中心和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正加快建设步伐,世界级“江汉朝宗”核心区雏形初显;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集聚大批高端服务业企业,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新总部大楼扎根,传统楼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西北湖周边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江汉经济开发区“蜕变”为“江汉创谷”,通信信息、石油总部企业集聚,“新两园”创新平台建成,优质创新企业入驻,互联网+版块效应凸显。
“四带”特色更彰显
沿江大道旅游休闲带,龙王庙险点变景点,江汉关博物馆夜场开放;中山大道历史文化风貌带,江汉路步行街成为商务部确定的11个改造提升试点步行街之一,全方位优化启动,武汉工艺大楼带着现代艺术展品再出发;京汉大道动感时尚商业带,时尚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未来游乐园”等项目备受年轻人追捧;解放大道高端商业集聚带,武商集团持续发力,构建“现代零售生态圈”。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王刚 贺艳
【编辑 胡之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