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阅兵下午观桥!国庆日4500余人登上杨泗港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日讯  国庆首日,在蓝天底色的映衬下,金黄色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显得尤为壮丽。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共有4500余名市民游客陆续分批登上这座金色大桥,在市民开放日,用步行来“检阅”城市建设,过一个特别的国庆节。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学生手持国旗与杨泗港长江大桥合影。记者任勇 摄

上午收看国庆阅兵,下午登上金色大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90多名学生在大桥上自拍、合影,兴奋地挥舞着国旗。大三学生杨海霞说,上午才收看了国庆阅兵,下午就来到这座大桥,“今天真是爱国之情爆棚,既震撼又感动,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杨海霞说,登上这座大桥,感觉气势恢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双层公路大桥。我们学校距离天兴洲长江大桥比较近,那是一座既能跑汽车又能跑火车的桥,武汉这些年的桥梁建设越来越快,让我们这些在汉大学生也感到骄傲!”

大学生师红霞、马一维。王慧纯 摄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两位大二女生在杨泗港大桥主塔下留影,相互叮嘱,一定要把主塔全部照进去,“感觉真的很震撼,听说这有80层楼高。”

马一维来自云南玉溪,师红霞来自山西平遥,来汉上大学一年时间,她们感觉城市变化很大,“这么大一座桥,可以想象工程肯定很艰难,说修起来就修起来了。站在这里,能感觉到武汉的变化,中国的崛起。”

“老武汉”曾带儿子登二桥,如今带孙子看十桥

江岸区惠中社区66岁的张建军带着9岁的孙子胡博希来参观大桥。“这两根很粗的绳子是啥?”奶奶问孙子。“这座大桥是吊起来的,就靠它。”孙子答到。这名惠济路小学4年级的学生俨然成了奶奶的科普老师。

66岁的张建军带着9岁的孙子胡博希。记者韩玮 摄

张建军曾登上武汉长江二桥,当时是带着她的儿子,如今武汉已经有了第10座长江大桥(已建成),她带着孙子来参观。“这座桥更宽更雄伟。”张建军在武汉生活了63年,不停地感慨,“武汉变化真是太大!原来长江上没有桥,靠轮渡,这一下这么多桥。站在大桥上眺望,两岸多了不少高楼大厦。”

站在杨泗港大桥上眺望,往下游看,清晰可见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往上游看,能看到白沙洲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

除了看桥,还能看到上游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军运会比赛场地汉阳江滩沙滩排球中心,下游的武汉绿地中心、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等摩天高楼。

老武汉:每天都看到武汉不一样

“武汉长江大桥是1957年通车……”刘国金对记者历数几座大桥的修建时间,“后面桥越修越多,今天看到杨泗港大桥感觉不一般,一来,它非常雄伟壮观,二来,今天是我们新中国70周年大庆,我们特别高兴。”

李跃华和刘国金。记者王慧纯 摄

老伴李跃华一身红衣,举着红旗,“现在生活真好,我们离江滩非常近,每天晚上都要去转一下,跳下舞,每天都看到武汉不一样了,江边又修了高楼大厦。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老城建人:祖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彭奇玉老人跟随光华社区的大部队一道上桥观赏,向同伴讲解大桥的结构、承重,专业得记者都听懵了。一问,老人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原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武汉的一些地标建筑就出自她手。

彭奇玉告诉记者,她是杨泗港土生土长的人,“我就出生在这里,小时候在河边玩沙子、捡贝壳、挑水洗菜。1961年建了杨泗港,我们全家才搬到汉阳建港。以前这就是个荒凉的江边,逐渐变成了仓库、码头……”老人满怀感情地说,“想起我们小时候,戴着红领巾举着鲜花庆祝长江大桥通车,现在看着这些大桥一座一座修起来,鹦鹉洲、杨泗港、白沙洲一路摆开,我还能上桥散个步,心旷神怡。而且这么高科技这么宏大的一个桥,这么快就修好了,在世界上都是拔尖的。可以说,祖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武汉的变化日新月异。”

道路交通建设者受激励,称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

来自黄石的陈世文,已经在武汉工作生活11年,一直投身武汉建设一线。6月底刚刚通车的光谷大学园路跨三环线市政高架桥就是他参与建造的。

“我本人也是从事道路交通建设,从职业角度来参观杨泗港大桥,感觉很振奋人心,很受激励。”陈世文说,杨泗港大桥双层公路桥这种通行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见,一座桥起到两座桥的通行作用,对汉阳与武昌之间的交通运输增益很大,希望自己未来也能有机会参与这种世界级的工程,为武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在国庆节参加大桥开放日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激励我们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奉献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向祖国母亲致敬!”

轮滑队员点赞武汉城市人性化建设

身着黄色的醒目队服,湖北先锋轮滑俱乐部的10余名队员,在大桥上举着国旗合影。速滑队长董荣杰说,他们的轮滑队员见证了武汉城市的发展变化,“江滩的建设越来越好,我们上午就有100多人沿汉口江滩从一期滑到三期,通过这种方式庆祝国庆节,下午再登上这座人性化的大桥参观,还有东湖绿道和很多环湖绿道。武汉适合我们体验这种生活方式的地方越来越多。”

大桥总设计师:这座大桥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登上杨泗港长江大桥,你会发现,这真是一座功能很全的跨江大桥。上下两层都有人行道,下层还为电动车、自行车过江留出空间。

杨泗港长江大桥总设计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介绍,桥梁功能体现在,上层是快速通行和游览观光的功能,两侧还布置抬高透空的游览观光步行道。

杨泗港长江大桥总设计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资料图)。 记者任勇 摄

下层属于城市道路慢速交通,两侧桁架内设置摩托车或电动车道、桁架结构外侧布置人行道或自行车道。

为了最大限度让观江的行人舒适,设计师将上层人行道设计为宽2米,每隔150米还设有加宽至3米、长15米的休息区;下层人行道宽1.5米,非机动车道宽2米。

这座大桥在设计上可谓匠心独到。徐恭义说:“我们这种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多、居住密集,各种交通需求并存的具体情况,结合结构特点,根据功能定位需要分别进行巧妙布置,既充分利用了结构空间、又不增加造价、方便使用。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记者韩玮 王慧纯 石伟)

【编辑:彭向东】

(作者:韩玮 王慧纯 石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