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电台说城市文化,“说城人”坚持3年播讲武汉城市地理故事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3日讯(记者姚传龙)9月29日,一个周日的深夜。武昌昙华林旁,40岁的韩俊关闭了屋内门窗,确认了房间足够安静。电灯一盏、话筒一支、声卡一块、电脑一台,当4个简单设备就位,韩俊就开始几乎每周一次的录制播讲。

韩俊在录制节目。记者姚传龙 摄

“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韩公子说武汉》。”简单的开场白后,韩俊对着电脑开始录制自己准备的内容:近代发生在武昌红巷中的历史事件。

2016年8月,喜马拉雅FM上,韩俊开办了《韩公子说武汉》栏目,如无特殊原因,栏目平均每周更新一期,播讲武汉历史、街道、美食、美景等城市地理。截至目前,播放总量达127期,栏目订阅量近10万人,一期节目的最高收听量为36.4万次。

用声音播讲武汉,已经成为“说城人”韩俊的生活构成,也成为不少人认识武汉的途径。

3年坚持源于武汉有太多好故事

尽管屋内仅有自己一人,但是韩俊如同和他人对谈,兴奋处手势不断。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武汉的好故事,应当被人所熟知。

2015年,互联网电台已经兴起,韩俊也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各式声音栏目。彼时,张北海的小说《侠隐》被人播讲,小说讲述了青年侠士李天然在古都北京胡同巷陌的故事。

听着小说,韩俊一方面为情节所折服,一方面被北京的胡同吸引。突然有一天,韩俊想到了一个问题:互联网上武汉的故事有没有人来播讲?

经过搜索,韩俊看到的结果是,喜马拉雅FM上北京、杭州的城市故事占据着有声产品的主页,武汉故事没有形成稳定的栏目和持续更新。

武汉的好故事需要有人播讲!

“当时就是‘不服周’,武汉有太多好故事,不比其他城市差。”一念之间,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的韩俊,决定在喜马拉雅FM上开设《韩公子说武汉》这一档节目。

一个细节足以见证当时的仓促——韩俊录制节目使用的话筒是朋友赠送的。录制前,韩俊在好友微信群中询问谁有话筒,友人将话筒送上,一用至今。

不是简单的朗读,录制一期用时两天

录音还在继续,韩俊面前的电脑除了录音,还用于看录音前准备的文稿。每期节目,时长一般在15分钟上下,但是从确定内容到录制成功,往往需要两天。

“收集材料、实地探访需要一天到一天半,随后是文稿整理。”韩俊解释,有关武汉的历史、故事、传说,都要参考《武汉文史资料》等多本书籍,书籍多用学术语言,传播度有限。为此,在撰写文稿方面,他需要进行一定转换,适宜传播,方便讲出故事,而不是朗读。

在《韩公子说武汉》第88、89集《谁设计了黄鹤楼》中,韩俊引用2004年12月《武汉文史资料》中的文章《黄鹤楼的设计者向欣然》,播讲中,韩俊没有原文朗读,而是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俏皮语言。

当谈到向欣然迫切希望到蛇山上探访黄鹤楼时,韩俊说到:“向欣然来到武汉,就央求父亲带他到黄鹤楼上看看:‘爸,带我去黄鹤楼吧,我老想去看了’。”

在说到向欣然登上蛇山后得知黄鹤楼于1884年毁于大火,蛇山上只有奥略楼时,原文写道:“年仅10岁的孩子有些失望。”韩俊在播讲过程中则改成:“向欣然很失望:这没有黄鹤楼,没有黄鹤楼啊!”

说到城市大街小巷时,他有时需要到街巷之中亲身触摸。《韩公子说武汉》第97集至99集《传奇汉正街》,为了说明汉正街,韩俊在汉正街一逛就是一天。然后阅读汉正街地方志,结合自己的感受讲述汉正街。

在文稿形成后,他会利用周末深夜的时间,趁着安静的环境,录制节目,15分钟的节目,往往录制1小时以上。

虽然韩俊有自己的文化公司,时间相对宽松,但是一周几乎一半的时间用在了免费的录制播放上。

“3年了,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韩俊说。

网络游戏陌生玩家都有他的粉丝

一期录完,韩俊没有立刻关闭电脑,而是坐在电脑前,看一看9月26日上传作品《红巷为什么这样红》的收听反馈情况,以便选择节目内容、播讲方式。节目说的是红巷革命基因。一天过去,评论区内不少是“70周年国庆打算再去红巷逛一逛,瞻仰一下中国那段不凡的岁月,祝祖国生日快乐!”类似的评论。

“有人建议我用汉话说武汉,但我坚持用普通话说。”韩俊说,这是他的初衷,武汉不仅说给武汉人听,更说给全国人听,说出武汉城市文化,也说一说武汉这座文化城市。

3年的坚持,韩俊有了自己的粉丝。一次在玩网游时,他发送语音消息,被陌生的同玩者认出;在外同人商谈公司业务,也有人听出他的声音。

“原来你就是韩公子!”说完,韩俊和自己的粉丝相视一笑,坚持也让他作为“说城人”有了更大舞台,黄鹤楼景区推出听见黄鹤楼小程序,其中景点介绍由韩俊录音。

对于未来,继续说城是韩俊唯一的想法,作为城中人,应该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印记,韩俊说他不会停下,永远免费。

【编辑:彭向东】

(作者:姚传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