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依次为赵夫汉、程虎、侯鹏程、程林森。 姚尧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5日讯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5日从中部战区总医院获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中,该院程林森、程虎、侯鹏程和赵夫汉四名医生属于文职人员方队。“十一”当天,他们迈着雄壮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这四名受阅医生返回武汉后,第一时间分享参加阅兵的经历与体会,他们表示,能参加阅兵,是自己一辈子的荣耀。
程林森:成功的路就像踢正步,得一步一个脚印
程林森。 姚尧 摄
程林森来自江苏泗洪,从河北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入伍,今年2月转改为文职人员,目前是中部战区总医院干部一科的轮转医师。
在参加阅兵训练期间,程林森发生肺部支原体感染,高烧近40℃,住院4天。他一直没敢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
阅兵时,程林森排在文职人员方队8排22名。他说,当看到习主席乘着检阅车缓缓从自己面前驶过,自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自己作为文职人员代表,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站在这里接受检阅,所有的付出都很有意义。“但是怕影响分列式动作,情感又瞬间被压制住了。”
训练过程万千辛苦,阅兵一刻倍感荣耀。程林森表示,这次阅兵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成功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像踢正步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轻言放弃。”
程虎:我们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豪迈血性
程虎。 姚尧 摄
28岁的程虎来自湖北广水,2014年从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特招入伍,就职于原武汉后方基地某油库卫生所。今年2月,转改为文职人员,来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目前在急诊科担任轮转医师。
一开始接到参加阅兵通知时 ,程虎有些不安,一方面本身地方院校毕业后入伍,队列素养比较薄弱,而阅兵训练的标准较高,有畏难情绪,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另一方面,刚转改到新单位,长时间离开临床岗位,担心业务水平下降。“还有当时小孩才三个月大,心里始终放心不下。”
“是医院领导的关心和家人的支持,让我安心训练。”程虎说,两边父母得知要去参加国庆阅兵,十分高兴,主动帮忙带小孩。妻子也是不断支持鼓励。
阅兵时,程虎排在9排第2名,通过天安门时,他心情非常的激动。“心里想的就是要用最有力的步伐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豪迈血性,展示文职人员的顽强作风和战斗力。”
侯鹏程:训练像塑形,减了十几斤
侯鹏程。 姚尧 摄
接到参加阅兵任务时,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小伙子侯鹏程正在上海和女朋友挑选结婚戒指。原本计划今年“五一”领证结婚的他,将婚期推迟。
侯鹏程今年28岁,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被分到中部战区总医院,去年转改文职人员。
未婚妻告诉他:“有国有家,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作为丈夫,都必须有担当,有奉献。所以,你安心训练。”
侯鹏程介绍,从最初入营训练,到最终走上阅兵场,要经历残酷的淘汰程序。单排面、多排面、单方队、多方队多要素合练、全要素合练……训练严厉而枯燥,所有人都是 “出操一身汗,收操一身碱”。
侯鹏程说,为了能圆满完成任务,阅兵方队的官兵平均每个人每天行走约3万步,训练10余个小时,踢坏了两双皮鞋,更换了4次鞋掌,平均减少体重十几斤。
“如今,阅兵经历让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珍贵的体验,也增添了一份对幸福的感悟。”侯鹏程说。
赵夫汉:参加阅兵是荣誉,更是历练
赵夫汉。 姚尧 摄
虽然离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已过去4天了,但谈起经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感受,赵夫汉仍兴奋不已。 “此刻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见到战友和家人,告诉他们我光荣完成任务回来了!”
来自山东青岛的赵夫汉今年25岁,是一名住院医师。从空军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汉口院区门诊部工作,去年转改为文职人员。
作为军改后转改的文职人员代表,赵夫汉觉得,在训练中,和现役军人比起来,除了着装上有些不同外,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的严格,一样的细致。因为文职人员方队是徒手行进,在摆臂、踢腿时,和持枪行进的军人相比,要动作更难,要求更高,需要无数次反复训练,容不得任何懈怠。
“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并没有留意去看城楼上的领导人。我只是在心里想着,我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赵夫汉说。
参加阅兵是荣誉,更是历练,阅兵经历教会赵夫汉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说,自己今后要传承阅兵精神,为军队医学事业和官兵群众的健康尽心竭力。(通讯员覃丽萍 李锐 记者胡雪璇)
【编辑:符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