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江岸 啡尝时尚 黎黄陂路咖啡音乐节惊艳首秀

百年老街上演音乐盛宴

10月7日,持续两天的“漫品生活  啡尝江岸”——首届黎黄陂路咖啡音乐节完美收官。“听着音乐、喝着咖啡,让我觉得很轻松、很舒适。” 60岁的老汉口人孟桂荣好好逛了逛音乐节,“真的蛮有生活气息,这种家门口的音乐节带给大家不少欢乐。”

两天内,知名音乐家、青年音乐人轮番带来精彩的音乐表演,20多家品牌咖啡店现磨咖啡供游客、市民品尝。咖啡沙龙、音乐人快闪、萌宠展、环卫工人咖啡专场等活动,用时尚文化点燃历史文化街区,带领游客、市民体验一场咖啡和音乐文化交融的奇妙体验之旅。

知名乐队轮番登场

百年老街上演音乐盛宴

“每一个武汉伢都想在长江边哈有个家,晚上听到大江流,每天清晨看朝霞……”武汉知名民谣音乐家冯翔登台演唱,武汉方言融入音乐,娓娓讲述一个个武汉光阴故事。吉庆街、黄鹤楼、东湖、六渡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叩开老武汉人内心深处的记忆,拨动着众多游客的心弦。

来自辽宁的李程程被活动吸引,主动加入咖啡音乐节。活动当天正值她的生日,冯翔特地为她演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才来武汉一个月,我感受到武汉人巨大的热情。”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医学硕士的她开心地说。

在吉他与锣鼓的击打中,青年音乐人马晓晨,知名乐队组合“未知旅程”,个性音乐人张不三、“汉口先生”等上场,流行、摇滚、爵士、电子乐等不同风格的演出,带给市民和游客不同凡响的音乐体验。台下观众举起手机定格一个个精彩瞬间,现场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汇成欢乐的海洋。

特色展览惊艳亮相

游客体验咖啡工艺之美

黎黄陂路沿街咖啡店人流如织

活动现场,604米长的黎黄陂路上,武汉本土咖啡店、手作店、动漫店扎堆摆摊设点,邀请游客、市民现场品尝咖啡,体验咖啡工艺之美。

“大家通过活动来到店里参与试喝打卡,店里人气比以往增添不少。”位于黎黄陂路上的蜜蜡咖啡店老板杨先生说。他介绍,十年前来到黎黄陂路开店时,这里以居民聚集区为主,近几年经过环境整治、灯光亮化,文艺氛围更加浓厚了。“还有各类特色活动的举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体验”。

居民王婉家住黎黄陂路附近,出门散步时看到正在举办的活动,她兴致勃勃地挨个体验了一遍。她介绍,自己年轻时曾在黎黄陂路上的红色场馆担任讲解员,后来就在这里安了家。“环境变好了,文艺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一边听音乐,一边喝咖啡,和朋友聊聊天,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幸福感爆棚。”她还在微信上呼朋唤友,邀请家人和朋友一起到现场感受。

青年乐队实验基地入驻黎黄陂路

音乐点燃历史文化街区

萌宠大熊猫与小朋友现场亲密互动

活动启动仪式上,江岸区为“冯翔青年乐队实验基地”授牌,武汉知名民谣音乐家冯翔将带着他的音乐伙伴入驻黎黄陂路,让音乐艺术在这片街区繁荣发展。

青年音乐人马晓晨爽快接受冯翔邀请。当天,他带着乐队伙伴一起,现场表演了一首首原创音乐和经典民谣。在汉求学8年的马晓晨,是中国地质大学在读博士。在校期间,他与学校的音乐爱好者一起组建乐队,开办演唱会。第一次来到黎黄陂路,他就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有很多乐队在这里演出,民谣、流行、摇滚等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这里交流,非常丰富。”

来自东帝汶的音乐人欧阳鸿飞,第一次来到黎黄陂路。“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沿街一排排的历史建筑,感觉很闲适、很舒服。”舞台上,他用家乡话演唱了几首自己创作的曲目。“这里的烟火气息很浓厚,来来往往很多人,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唱歌,非常棒。”

“黎黄陂路文化氛围浓厚,周边咖啡店林立,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基地负责人,冯翔表示,未来,将黎黄陂路作为音乐演出的舞台,为音乐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引进一批青年音乐人,帮助音乐人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让音乐在历史文化街区繁荣发展,为街区注入艺术魅力与发展活力。

黎黄陂路咖啡沙龙开讲

交流咖啡故事

咖啡沙龙在黎黄陂路开讲

7日下午,“漫品生活 啡尝江岸”——首届黎黄陂路咖啡沙龙精彩举行。咖啡行业人士、咖啡从业者、对外文化交流大使、青年大学生等齐聚黎黄陂路,讲述咖啡故事,分享咖啡知识,交流咖啡文化,开启一场独特的中外咖啡文化之旅。

“大家知道咖啡的故乡在哪里,哪个国家的咖啡豆品质最高?”武汉咖啡协会理事长王志强现场发问。从事咖啡行业二十多年的她介绍,世界第一大咖啡豆产出国虽然是巴西,但并不是品质最好的咖啡豆。咖啡的真正发源地是非洲,品质最高的咖啡豆产自高海拔国家埃塞俄比亚。现代咖啡机鼻祖意大利,本国却不产咖啡豆……一组咖啡冷知识让在场大学生大开眼界。

长江日报高级记者、武汉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军运会形象大使余熙回忆,1991年,他第一次踏出国门,第一站到的国家是瑞士,那是雀巢咖啡的总部。从那时起,他便迷上咖啡,几乎每天都喝。当时,咖啡在中国还算是高端产品,普及率不高,要想在国内买到咖啡豆、咖啡粉非常难,主要依靠国外的朋友来中国时赠送礼物,或者自己出国回程时想方设法携带。

近30年过去,他的足迹踏遍全球70多个国家,咖啡一直伴随其左右。如今,咖啡馆在中国城市遍布大街小巷,市民喝咖啡越来越便捷,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免税店等各种渠道也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咖啡豆。“数十年来,咖啡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咖啡文化的传播兴盛,是中国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符号和标志。”他感慨道,咖啡就像一本书、一首诗,让人遍尝酸甜苦辣,乐在其中。

在六十三号庄园咖啡创始人袁文看来,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创造了“货到汉口活”的商贸传奇,历史文化、海派文化在这里交融。如今的武汉咖啡文化位居全国前沿,各类咖啡赛事活动层出不穷,本土咖啡师选手多次夺得国内赛事冠军。“黎黄陂路历史文化氛围非常好,作为一家经营8年的咖啡店创始人,能够参加这样的行业沙龙,我非常开心”。

“在百年老街上喝咖啡感觉非常棒,参加咖啡沙龙非常好。听了咖啡行家们的讲解,我大开眼界。”来自巴基斯坦的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瑞曼直言,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太有吸引力了,他要推荐给更多的留学生同学,带他们来这里逛老街、品咖啡。

最美步行街致敬环卫工人

递出暖心咖啡

环卫工人共品咖啡

“这是刚调好的咖啡,请大家随意享用。”7日下午,江岸区10名环卫工人代表受邀品尝咖啡,邂逅一场国庆假期的咖啡文化之旅。

在位于黎黄陂路中段的蜜蜡咖啡店里,十杯拉花出树叶造型的卡布奇诺和各式精致甜点,依次摆上桌面,工人纷纷拿出手机留影,“这里有格调,很温馨,发朋友圈给大家看看。”此时的窗外,则是咖啡音乐节热闹的舞台。

48岁的环卫工人刘忠英,已经在这条街上工作了十余年,窗外这条604米长的小路,她每天要来回走上十余趟,哪家店开门早,哪家店又换了招牌,她记得一清二楚。但从店铺里向外看这条街,却还是第一次。说起黎黄陂路的变化,刘忠英连声感慨,“变化的确蛮大!环境好了,游客多了。连环卫要求都更精细了,现在路上看不到烟头。”

黎黄陂路上,刘忠英和同事们每天早上4点开始工作,“两人一组,第一趟清扫要花费2个多小时。” 机器冲洗加上人工清扫,碎石路的缝隙,花坛的墙壁,沿街的灯柱,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清理。作为夜生活丰富的热点街区,这里需要刘忠英们来保持它的精致面貌。

据刘忠英回忆,黎黄陂路以前只是一条普通小马路,“那时候路边没什么商店,一到晚上两边都停满了车。”自从升级为步行街后,她眼见了这条道路的蝶变,“路边的商店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好多年轻人来这里,热闹!”

如今,青石板路两侧,红砖房、各色咖啡馆林立,手作店、音乐酒吧一应俱全。刘忠英说,“每天下午,从街上过,总还能闻着咖啡的香气!”这次尝到店里的咖啡,也让她更加觉得这条街道的美好,“咖啡店很漂亮,进来看看,的确好。”

修旧如旧活化保护历史专家点赞

黎黄陂路焕发新风采

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裕兴洋行旧址、顺丰洋行旧址、巴公房子……在江岸区长604米的黎黄陂路上,一栋栋哥特式和洛可可式风格的历史建筑沿街伫立,道路两旁还分布着特色咖啡馆、餐馆、点心店……国庆假期,黎黄陂路成热门打卡地。两天的咖啡音乐节,更是让这里人气爆棚。

始建于20世纪初的黎黄陂路,位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接胜利街,下连洞庭街,是名副其实的“街头博物馆”。2016年,经过修缮改造,百年老街黎黄陂路(沿江大道至胜利街)、珞珈山街(黎黄陂路至兰陵路)变身“T”字形历史风貌步行街,集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个性餐饮等于一街,被誉为“汉口最美步行街”。

位于沿江大道与黎黄陂路交界处的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始建于1896年,原为华俄道胜银行。如今作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公众开放,充分彰显了江岸的文化底蕴。巴公房子为俄国巴公兄弟于1910年在汉口投资修建,因此得名“巴公房子”,现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打卡。

“在这片街区,80%以上的房子都是历史建筑。这里还保存着中俄万里茶道的众多历史遗存,聚集着大量的洋行、银行等,历史文化非常深厚。”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顾问、原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副巡视员王汗吾对黎黄陂路有着30多年的研究,他说。

近些年,他还参与到江岸区城市文化与历史建筑导览项目中,负责志愿者选拔及培训工作,带领志愿者团队走进黎黄陂路,讲述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他介绍,“江岸区在还原历史风貌基础上,对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这点非常值得肯定。同时,通过举办夷马市集、咖啡音乐节等活动,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内容,吸引了很多人来到这里,让大家关注这片街区,了解这里的文化,让历史街区焕发新风采。”

国庆黄金周市民游客慕名打卡

江岸特色街区景点人气爆棚

国庆黄金周期间,江岸区吉庆街、黎黄陂路、中山大道、汉口江滩、知音号等街区、景点纷纷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

国庆首日,“倡导新民俗 同吃国庆面”活动在吉庆街热闹上演。武汉老字号蔡林记传承人王永中推出的超级大碗“国庆面”样品亮相,一个重达200斤的大碗,一次性可装满120斤面条,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拍照,新推出的“国庆面”也引来了不少市民尝鲜。

作为武汉的汉味美食民俗文化地标,吉庆街还推出“迎军运 巧手塑兵兵”非遗手工大课堂,非遗手工艺集市,“传承非遗文化 共抒爱国情怀”文化展等,大批外地游客在这里开启“逛吃”模式。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和市民,假日期间,城市文化与历史建筑导览志愿者活跃在中山大道、吉庆街、南京路、保华街、黎黄陂路等街区、景点,带领游客和市民走进老街区、老里份,参观一栋栋历史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每条街道、每座建筑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参观完武汉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后,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撼。”69岁的市民王妙珍感慨。

假日期间,江岸“夜间经济”焕发新活力。每晚7点半,在长江之畔,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复古的轮船亮起昏黄的灯光,准时起航。以“知音号”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江岸夜间魅力尽情释放。市民游客登上游轮,长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同时,江岸区还发布夜间美食地图,以区域美食特色为基础,共划分为武汉天地时尚区、黎黄陂路网红区、吉庆民俗老街区、二七小路藏宝区、港澳台风情街区、蔡锷路玉食汇区、人间烟火后湖区,推荐特色店铺,设计出行方案,展示出多姿多彩的江岸美食文化。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陈俞 谭德磊 汪峥 孙薇 刘培

【编辑  张操】

(作者:陈俞 谭德磊 汪峥 孙薇 刘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