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1月27日讯(记者高萌)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北极政策发表白皮书。长江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董跃。
董跃长期进行南北极地区法律问题研究。他介绍,在我国之前,环北极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瑞典,非北极国家日本等多个国家均已出台极地相关外交文件阐明本国立场。从其制定的战略政策来看,多数国家都具有加强在北极地区科学研究和进行国际科学合作的积极态度。
俄罗斯
《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2009年公布
2009年,俄罗斯公布《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规划阐述了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战略构想,提出俄在北极地区的中期目标是保持其在该地区的“领先优势”。
根据这一规划,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建立新的部队编制,以确保北极“在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该规划说,2020年之前北极将成为俄罗斯“首要战略能源基地”。2011年至2015年,俄罗斯将完成俄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确保实现“俄罗斯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和运输方面的竞争优势”。
美国
《北极地区国家战略》2013年颁布
2013年5月初,奥巴马政府颁布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为开发北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地区安全绘制了蓝图。报告说,北极地区的气候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常年厚实的冰盖正在融化变薄,为人类拓展航运和开发那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带来了新的机会,美国必须把握这些机会,同时应对资源开发对环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这份国家战略报告说,美国在北极事务上的三大工作重点是保护美国人民、国家领土主权和自然资源,以负责任的方式开采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及强化各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
日本
北极相关基本政策文件2015年出台
日本的北极政策主打“科技牌”,提出把日本的尖端科技作为日本追求北极利益的基盘,最大限度发挥科学技术优势。2015年,日本出台首个北极相关基本政策,其中明确表示,“日本将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参加北极相关的国际事务”,“在未来的北极国际航道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强调北极问题的国际协作。此外,日本还在其北极政策中提出,要成为北极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加拿大
《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宣言》2010年发布
加拿大是北极地区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其北极地区面积超过了全国国土的三分之一,这决定了加拿大更重视北极的安全和稳定。全面保障加拿大在北极地区领土的绝对主权成为该国北极政策的重要方向。
2010年8月,加拿大政府发布了《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宣言》,突出强调提升解决危害公共安全、北极治理的能力,向北极地区增派更多陆军、海军和检测设备。
挪威
《北方新基石:挪威政府高北战略的下一步行动》2009年出台
挪威也是重要的北极沿岸国家,2009年3月,《北方新基石:挪威政府高北战略的下一步行动》出台。挪威的北极政策具有三大激进特色:强硬维护主权的政治立场、无处不在的对俄合作关系和旗帜鲜明的北极角色定位。董跃表示,这充分体现挪威目前正积极成为“北极知识领导者与资源环境主管”和“北极国际合作推动者”。
丹麦
《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2011年公布
同样与北极交界的丹麦,于2011年公布《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北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北极地区脆弱的气候、环境和自然生态,与国际伙伴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一个和平、可靠和安全的北极地区。
瑞典
《瑞典在北极的战略》2011年出台
2011年,完整的《瑞典在北极的战略》出台,其中提出瑞典在北极地区要优先发展三个领域作为其战略的核心,分别为:气候与环境领域;经济发展领域;人文发展领域。瑞典还主打“合作”政策,借力用力,整个战略内容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海运、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没有探讨其在北极地区的安全问题。
【编辑:陈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