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超大舞台成“立体魔方”!下面藏着“千军万马”……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8日讯(记者刘嘉)开幕式中,千变万化的场馆让观众们的惊呼声不断。舞台就像一个“立体魔方”般变幻莫测,真实场景加上灯光,让节目之间无缝对接,呈现出了令人惊叹的3D立体效果。

现场:数千人凭空出现又消失

文艺表演节目一开始,场地上悄然出现了几座小山丘,一群华夏先民在这里生活,点燃了薪火。在现场直播的特写镜头下,一棵小树从地面生长了出来。

凭空出现的不只是小树,在《和合之道》节目中, 2000名手持盾牌的士兵从地面上突然出现,布成方阵,变化造型,体现中国人民“以战止战”的超凡智慧。节目尾声,2000名士兵又仿佛“凭空消失”一般,迅速离开了表演场地。

与之相似的是开幕式下篇《和平之师》节目里,也有1792名中国军人迅速出场,又在节目结束后的几秒钟内全部离开舞台。不少现场观众发出疑惑:这么多人,是怎么做到这么快就退场的?

《江山如画》中,古圣先贤纷纷穿越而来,汇聚在一幅四海升平、包罗万象的盛世画卷里。“苏轼”泛舟水上吟诵诗歌,身后的舞台上“长出”了一片金黄麦田,升起一座亭子,亭内有一长发女子抚琴。而看多了《清明上河图》的观众,怎么也想不到,舞台中上演了“真人版”《清明上河图》,小桥、房屋、街镇拔地而起,小桥上行人来来往往。这温暖而又神奇的一幕,让画卷变成了现实。

当看到一整列复兴号高铁从地面“钻出来”时,观众们都惊呼起来,感叹“舞台上还能跑高铁,真厉害”。在节目最后,火炬点燃,场上又升起一座高台,四位歌手站在高台上唱起主题歌 《和平的薪火》。    

揭秘:600余官兵“托起”2万平方米舞台

“开幕式上很多节目有上千表演者,观众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离开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杨笑阳说,在这么大一个体育场,衔接很重要,节目衔接紧凑,观众可以多看一个节目。导演团队采用了国内首创、2万多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全三维立体式舞台,将体育场地面整体变高2.5米,舞台上都是暗道舱门,下方设置了许多机关,还有大型的机械运动,容纳着“千军万马”。“开幕式上,演员、机器都藏在舞台下的这个空间里”,开闭幕式视觉总监沙晓岚说,表演时,演员用巧妙的方法出现在舞台,表演所需要的亭台桥楼在升降机的帮助下,也可以按照计划到达舞台。

据悉,在全三维立体式舞台之下,“藏有”600余名官兵,他们负责操控25个人员通道、116块道具翻板、29个雾森设备和37个景物升降平台。舞台上看似轻巧的升降,背后却没那么轻松。《文明之光》表演单元结束后,官兵们要在6分钟内,将22块翻板上的岩石换成小麦,同时要保障演员从通道入场。每块翻板面积为16平方米,重达300斤,需要6个人同时作业。但支撑翻板的立柱之间距离狭窄,翻板卸下移动时仅有不足20厘米的剩余空间,官兵们同时作业,相互撞车不可避免。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现场召开“诸葛亮会”,最终,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突破了6分钟,并在反复试验练习后实现了3分钟完成景物切换。

此外,官兵们还要负责排练开始前检查舞台螺丝、卡销,提醒候场演员注意事项。开幕式总导演杨笑阳称,官兵们“用双手托起了开幕式整场演出”,也用双手确保了全三维立体式舞台的惊艳呈现。

“武汉军运会开幕式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是科技与大型舞台展示的一次完美结合。”开闭幕式团队总监李军认为,本次军运会开幕式表演利用有限空间,将舞台在空间学中发挥到极致,通过舞台表演和多媒体影像进行互动,在视觉上呈现立体多维效果,是真正360度全景式、立体式空间表演。”杨笑阳也表示,开幕式展现东方文明底蕴和当代中国勃勃生机,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将技术糅在艺术中,产生美轮美奂的惊艳效果”。

【编辑:金鑫】

(作者: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