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创新动力强 人才积聚底气足 武昌区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武昌区内商业楼宇林立,充满现代都市活力

武昌区是武汉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是江南核心区,位于武汉长江主轴右岸的中心地带。这里拥有“首府之区、首义之区、首创之区、首善之区、首位之区”的“五首之区”美誉,其中,“首创之区”便是描述其创新创业敢为人先。

武昌确实是极具创新基因之地。她拥有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中船701所、719所等52所科研机构,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8位两院院士,22万科教人才和25万在校大学生。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推动辖区高校、院所、企业及社会各界联动创新,活力涌动。

武昌已经形成工程设计、出版传媒、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文化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各类群体掀起双创热潮,激活了武昌乃至整个武汉融合领域创新创业的活力。

59家500强企业集聚,全区215家总部型企业,总部经济发展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

文化产业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全力打造

“设计之都”承载区

自创形象IP“小昙昙”受到游客热捧   周超  摄

2017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市正式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我国第4个、内陆首个“设计之都”。作为全市设计产业资源大区,打造“设计之都”承载区,武昌义不容辞。

数据显示,2017年,武昌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9.7亿元,占GDP比重达11.77%,规模与比重均位居全市各城区第一,远超5%这一国际公认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标准线。2018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08亿元,已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了工程设计、出版传媒、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

据悉,武昌拥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设计企业1959家,涉及门类包括工程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珠宝设计、勘察设计、网络工程设计、广告设计及设计咨询等行业。全国70%的高铁设计、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70%的深基坑设计来自武昌。

此外,湖北日报、知音传媒等7家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聚集,出版传媒产业辐射中部。

武昌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名满天下的黄鹤楼为代表,可以概括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辛亥革命第一枪、万里长江第一桥、中国城中第一湖、汉味早点第一巷”。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武昌区重点产业之一,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早已跻身国家队,全力建设示范性、标杆性、领军性文化产业园区。近年来,武昌区坚持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深化文化精髓传承、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园区建设等工作,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武昌城市功能转型的引擎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原创动漫IP

下载量逾千万

“武汉是培育我的土壤,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氛围,武昌区提供的各种政策扶持,给了我继续坚持的勇气,让我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我想为武汉做点不一样的事。”武汉良辰动画传媒有限公司CEO石秀毕业以后一直在武汉打拼,如今,由她原创的动漫IP“斑马君”10套表情包在微信上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500万。

2015年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推出,石秀想,日本有“熊本熊”,为什么武汉不能有自己的IP形象?石秀透露,“斑马君”就是由武汉方言和武汉码头文化得到的灵感,呆萌的动画形象再配上“奏么斯撒”“闹眼子”这些地道武汉方言,一个属于武汉人本土的卡通形象便是外地人了解武汉的一扇窗口。

今年,随着昙华林核心区一期开街,石秀为昙华林特色街区量身定制的IP形象“小昙昙”受到游客热捧。“我想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城市创造一点价值,让更多外地人都了解武汉本土文化”。

石秀所处的5.5创意产业园是三星级“新两园”,集聚了一批文化创意、信息消费、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园区负责人徐颖介绍,该园区成立6年来,吸引了大件会、易佰网络、吉时同光、新大水处理等一批优秀文化科技型企业纷纷进驻。目前,入驻企业90家,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占比71.1%,其中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18年,园区企业实现总体营业收入约3.55亿元。

近年来,武昌引进了国内知名的国科大双创空间和具有全球资源背景的太库孵化器,打造了单体空间最大的V+合伙人大厦,培育了具有“高精尖”资源的中科天眷空间,共建了具有投融资背景的珞珈创谷,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载体空间格局。截至目前,经区科经局备案与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2家,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总数为920家。

落户武昌的世界500强企业再添新军

中德安联

11月将正式开业

今年武昌“创响武昌”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20个优质的创业项目角逐最终奖项

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已正式批复同意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德安联)在湖北筹建分公司。近日,笔者从武昌区商务局获悉,该公司计划于11月正式在武昌开业。这是中德安联首次在中国中部地区设立分公司,也标志着落户武昌的世界500强企业再添新军。

中德安联是欧洲寿险公司在华组建的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在湖北省开设分公司,正是看好湖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武昌落户和武昌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政策扶持分不开。

武昌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3月,区商务局得知中德安联有意向在武汉开拓市场,便主动邀请安联保险到区里考察,并承诺“武昌区愿意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诚意,用‘保姆式’服务促成这个项目”。这一态度顺利促成企业入驻。随后,区商务局又指派专人全程陪同企业到省银保监会、市金融局、区行政审批局一项项报批资料,协助办理金融机构批筹、开业审批及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中德安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落户武昌将立足于武汉三镇,并逐步向周边城市辐射,为湖北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至此,武昌区内已有59家500强企业,215家总部型企业集聚。以阿尔斯通、三星、西门子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加快布局华中区域,辐射中部五省;以武船集团、中铁十一局、湖北银行、中商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地大型国有企业,加快进行全国性布局;以铁四院,701、719研究所为代表的设计总部企业加快抢占技术制高点,组团打造“中部设计之都”。

实际上,武昌区总部经济发展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特征日益明显。2003年,武昌区总部企业仅有73家,截至2015年,武昌总部企业则增至198家,平均每年增长10家。

策划: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撰文:黄哲 刘金峰 况昕昀 陈亮 屠非 甘甜

【编辑  张操】

(作者:黄哲 刘金峰 况昕昀 陈亮 屠非 甘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