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字新作通过战争反思人性,邓一光携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回汉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29日讯 日前,曾在武汉工作、生活三十年的著名作家邓一光携新书《人,或所有的士兵》做客光谷书城,分享新作历时五年,开笔后几度放弃,最终写成77万字的艰难创作过程。

新书封面

邓一光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其长篇小说《父亲是个兵》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我是太阳》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创作的电影、电视剧本多次获得华表奖、百花奖、飞天奖。十年前,因为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肺病和老慢支,每年都要去南方过冬,邓一光决定移居深圳。

参加新书分享会的读者。记者 周满珍 摄

查阅千万字史料,细节真实到每日天气

《人,或所有的士兵》是邓一光自2008年推出《我是我的神》之后,酝酿了五年的作品。全书77万余字,描写了300多位人物,重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命运的难测、家国的沉重。该书以1941年香港十八日保卫战为背景,通过一位具有中日血统的中国军人郁漱石的故事,反思战争和人类的关系。

为创作这部小说,邓一光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局、香港政府办事处、日本陆军省俘虏管理部等处,翻阅和查证上千万字的历史资料,并阅读近二十本和香港保卫战相关的著作,细节真实到保卫战每天的天气情况,“我坚持现实主义写作方式,把主要人物放在历史框架中,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比如18天战争里哪天起大雾,都有当日报纸可查”。小说写完,他亲自配音和指导剪辑了一部五十分钟的内部纪录片《香港战争》,有他从各种渠道各个国家图书馆收集来的跟香港保卫战相关的影音资料,有些内容从未向大众披露。

在家乡武汉,邓一光此行在武大、光谷书城、403国际艺术中心,连办了三场新书分享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昌切认为,这本书以战俘营为描写重点,让读者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人的身体可以囚禁,人的思想能不能被囚禁?这本书实际上叩问的是人的终极价值。

自诩为“酷评家”的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说,这一次他赞同另一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的评价,《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超越了战争题材,超越了家国天下和道德思维,超越了传统文化的表达,达到了通过战争反思人性、反思人类文明的高度,是当代军事文学新的收获。

邓一光、刘川鄂、何平解读新作精华。记者 周满珍 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何平认为,战争是人类文明的黑暗史,是对人性的拷问史,《人,或所有的士兵》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是当代汉语写作的一种突破。这部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强大的体力,还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是一部沉甸甸的作品。

用轻浮的浪漫主义描写战争是耻辱的

邓一光以“战争文学谱系”——《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等独步文坛,张扬了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人,或所有的士兵》书写的却是人的软弱与恐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新作为何将地点放在1941年香港保卫战以及战俘营?邓一光坦言场景可以在香港,也可以切换到其他城市,可以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也可以是其他战争,或者生活战争、经济战争,“我只是当时读了很多资料,在这里找到适合这颗种子生长的土壤”。

作家邓一光专注地聆听。记者 周满珍 摄

邓一光也直言所谓“抗日神剧”或者时下流行的战争小说,轻率地对历史简写,甚至改写,是对人类、对中华民族的不尊重,战争是正义走到最后阶段的极端性武器,战争对世界的毁灭、文明的毁灭,不应该被浪漫主义化。“用轻浮的浪漫主义方式去描写战争,是耻辱的。”

武汉正在举办军运会,25日,邓一光和亲人一起去观看了海军五项比赛,以普通观众的身份替军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他期待军运会的主题“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能够被全人类铭记,“对战争葆有警惕,和平才能长久”。(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叶睿 朱缨)

【编辑:付豪】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