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义工出手 门店招牌尽显“文艺范”高颜值

高颜值广告牌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30日讯(通讯员袁宇杰 钟丽芳)风格大气厚重,书法遒劲有力,一块块观赏性强的手书木质亮化牌匾代替了原本现代化设计观感的广告招牌……这是武昌区水果湖街茶港社区东三路街头“颜值”的新变化。走进路旁的一家热干面馆,抬头便能看到大气恢弘的手书牌匾内容:名品超市、学海书店等极具特色的各类手书广告牌匾尽显文化底蕴与艺术气息。

书法语言让城市充满人文情怀,传统文化在市民过早的地方就能看得见,街面“新颜值”焕发,书法义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在武汉市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茶港社区开始对沿街进行立面整治和升级改造,打造街头新亮点。究竟如何才能让街面变得清新大方呢?茶港社区居委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平时,我们经常联动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省直分会开展进社区送春联活动,那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广受居民喜欢,为什么不请他们手书广告牌匾内容呢?”茶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郭永安带领其他7位书法家成为了街面改造的“书法义工”。

东三路共有30余家商户的牌匾需要手书,接此重任,郭永安与其他书法家们的心里直打鼓,反复思索、琢磨怎么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让街面呈现出古朴风格与严谨秩序。“书法作品习惯书写繁体字,而广告牌匾要尽可能地写简化字,索性我们就决定用行书、隶书、楷书等字体来书写这些商铺名称。”郭永安表示,不到一周,他就将二十多个商户的牌匾内容写好了,收集好其他几位书法义工书写好的牌匾内容后,一并交给社区群干。

“自己写的字,就得对它负责,不能让传统文化失真。”为保留书法的韵味与美观,郭永安特地抽出一天的工作时间,主动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抠”细节,合理调整字距,给牌匾留白,层层把关与反复校对后,才定版。

牌匾制作完成三天内,商户们将原来的广告牌主动拆除,换上了大气厚重的书法木质亮化匾牌。郭永安三番五次上门“暗访”,倾听商户内心声音,当被多人夸赞“古香古色”时,他的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街头巷尾焕新颜,造福武汉人民。我作为大武汉的一份子,能以这种形式参与志愿服务,觉得特别有意义!”郭永安说。

茶港社区相关责任人表示,历史人文在街面落地,顺民心、聚人气,多亏了这些义工书法家贡献智慧与才华,不仅让老房子焕发了“新颜值”,还推动了传统文化回归。

【编辑  胡之皓】

(作者:通讯员袁宇杰 钟丽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