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江岸展露迷人风采
一届无与伦比的军运会,让武汉惊艳了世界。精彩、卓越、非凡的背后,源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用满满拼搏与活力书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在迎接军运会的1300多个日子里,江岸区像绣花一样精细、精致、精准地精雕细琢城区品质,为武汉呈现一届世界盛会增光添彩。高品质打造示范片区、持续开展清洁家园、全力打造“精致环卫”、强力整治广告招牌、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区品质提档升级。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更重要的是制定长效机制,将军运会期间好的城市治理理念和做法继续贯彻下去。
伴随军运会带来的成果,江岸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乘势而上,进一步落实城市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推出“4520”工作模式,继续谋划和推动城市管理新一轮的大发展,努力建设对标一流的国际化城市中心城区,打造中心城区新标杆、武汉发展新亮点。
市容更整洁 环境更美好
“江岸实践”助推城区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机械化作业扮靓城市主干道
如今,江岸区的大街小巷,目光所及之处,城市天际线通透明朗、道路路面平整宽敞、路边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城区面貌尽展迷人风采。一年多来,江岸区高站位精心谋划、全方位科学统筹,抓重点保障、促全域推进,不断摸索出一套“江岸经验”,让全区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高位推进强化调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高频次指挥调度,形成全区上下高站位、齐奋战的良好格局。健全完善“大城管”“大执法”指挥调度、督办考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路长制”,探索试点“街巷长制”,有效解决城市综合管理“最后100米”问题。
部门联动合力更强。组建军运会指挥部,备齐人员、完善机制,形成相对完备的调度、研判、督办、考核系统,力促各部门扎实履责,对标对表完成工作任务。
综合管理措施更精。以军运会保障“点线面块”为重点,精致打造示范片区,全力提升建设、维护、执法、作业等各环节标准,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应急响应速度更快。军运保障期间,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建强应急队伍,以最快速度顺利完成多次应急考验。
社会参与面更广。军运会前持续两年开展“清洁家园迎军运”活动,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组织“美丽晾晒”文明接力活动,多措并举倡导“文明晾晒”新风尚。社区、背街小巷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巩固成果 提升品质
“4520”工作模式
让城区环境“洁绿亮美”
精雕细琢打造品质景观
江岸区将办赛事与建城市相结合,提升整体环境面貌,让城区形象气质不断彰显。城市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区积极总结、巩固和延续军运会期间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迅速总结制定市容环境长效提质相关文件,提出实施“4520”工作模式。
按照“巩固成果、完善机制、扩大示范、提升品质”四大方向工作思路,从体制机制更科学、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运行更有序、市容环境更优美、市民素质更文明等五个方面,明确二十条市容环境长效提质的具体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扎实加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让城区环境保持“洁、绿、亮、美”。
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高效畅通管理模式
定时段清洗保持靓丽环境
强化高位统筹,实现上下联动。完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区城综委统一指挥,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调度机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切实做好分析研判、预警督办、综合协调等工作。优化考核机制,量化对街道的考核标准。
创新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等设备的利用,精准锁定证据、减少执法冲突,试行“非接触式执法”。充实街道执法力量,精简执法大队行政人员、整合直属队伍。推进协管人员减量,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执法办案考核模式,加强法制培训,提升办案质量。推进基层执法队伍办公场所建设。
推进环卫市场化,引入专业化队伍。调整和完善环卫作业市场化管理机制,引入综合实力强、作业质量高的社会化企业。加强社会化企业监管,严格准入门槛、规范格式合同、加强监督处罚。压实街道作为区域管理和招投标主体的责任,合力做好指导、协助和监管工作。
落实“民呼我应”,提高办案效率。完善群众投诉件办理机制,规范案件分级、分派、流转、反馈、督办等各个环节。明确职责范围,划分噪音、下挖、机动车占道售卖等工作责任单位和处置流程,避免投诉件“反复流转”延误处置时间。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涉及多部门的投诉件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紧密配合解决群众诉求。针对群众投诉热点问题精准施策,强化巡查守控,降低投诉总量。
强化精细管护
升级安全便民市政设施
建设“城管大脑”,探索智能管理。强化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城管的分析研判能力,实现提前预警、精准分析。逐步建立桥梁、燃气站点、湖泊水务、建筑工地等领域智能监控系统,力争实现多平台融合。
深化厕所革命,凸显文明风尚。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增设高质量、高服务水平、高智能化的公共厕所。落实行业公厕“以奖代补”、临街单位开放公厕奖励,扩大厕所革命覆盖面。落实“一人一厕”“一厕一档”管理机制,强化智慧化设备运用,实现全天候“洁净无味”。
强化道路管养,改善出行环境。完善道路建设、维护、监管衔接体制,加强道路应急维修处置水平,严控道路挖掘施工,加强临时占道文明施工管理。
加强市政维护,保持环境美观。落实桥梁、隧道安全监管,加强井盖、架空管线治理。以解放公园路为模板,分批次逐步推进多杆合一、多牌并杆、多箱同柜建设。加强对市政设施的养护清洁,启用“追呼”系统源头治理“牛皮癣”,保持市容环境整洁美规。
保障燃气安全,守护一方平安。落实气瓶电子标识管理,重拳打击违法供气、无资质安装维修燃气具等违法行为,加强供气站点和用气单位日常化检查,严查严处违法行为。
抓好精准施策
确保城市运行规范有序
完善配套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配合重点项目,完善垃圾处理、景观照明、道路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商圈、写字楼、地铁站点、窗口地带周边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四办”改革,提升占道挖掘、户外广告、机动车维修、道路运输等项目审批(备案)效率,主动上门服务。
加强监督管控,加大执法力度。推进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组建无人机编队,有序拆除历史违建、严控新增违建。建立违法占道长效管控机制,落实巡查管控措施,取缔一批占道扰民的早夜市。加强建筑工地管理,采取降尘降噪措施,规范渣土运输作业。加强餐饮油烟治理,落实全程监管。
规范交通秩序,营造有序环境。加强机动车违停整治,优化整合停车场地资源。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持续控制总量,按标停放。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持续推进超限超载治理行动。
健全应急机制,加快问题处置。涉及全时段作业、接处警、执法监管的单位,应常设应急队伍、常备应急装备,实现24小时响应。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市容环境保障和重大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健全融雪防冻应急联动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
优化精致服务
打造干净整洁城区面貌
整洁道路让出行更顺畅
持续维护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各街道牵头,职能部门深入参与,对园林绿化、水务湖泊、房屋立面、楼顶改造整治成果进行维护。开展损绿毁绿、广告招牌、大气污染、水域治理专项执法行动,长效保持军运会整治成果。加强亮化设施维护,建立铁路沿线分段包保责任制,优化铁路绿化景观,打造高品质“迎宾线”。
扩大示范片区,提升城区形象。以解放公园片、历史风貌区为模板,持续打造亮点示范片区。加强亮点片区、“美丽街区”建成区的常态化管理,严查对路面、绿化、墙面的破坏行为,高标准建立示范片区管理班组,实现协同一体的“居家式”管理。以示范片区为试点,持续提升广告招牌品位和园林景观品质,探索亮点特色与整洁统一的有效结合,打造国际化城市中心城区形象。
规范收运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分类投放“扩面提质”,将垃圾分类与传统环卫作业模式有机结合,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系统,配齐配足收运车辆,杜绝“混装混运”。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开辟低值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新渠道,试点运行湿垃圾就近处置,完善收集、收运、处置的闭环运作系统。
打造“精致环卫”,建设宜居家园。提高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城乡结合部的作业标准,全域提升作业质量。加强机械化作业,推行定时段清洗、规范化吸扫和人性化洒水等作业方式。加强垃圾容器管理,做到科学设置、分类收集、洁净完好,主干道全面淘汰垃圾桶,背街小巷逐步实施退桶入店(院)。
吸纳多方力量
营造人人参与浓厚氛围
开辟基层阵地,加强宣传引导。在社区、企业打造一批基层城管宣传阵地,将城管宣传与文明建设、“双进双服务”相结合,引导广大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聚合多方力量,营造共治氛围。结合“路长制”,推进“门前三包”路长、店长、楼道长三长制示范路创建工作,以街道为基础,搭建片区共管共治平台,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做实小网格,90%“门前三包”和城市管理案件在网格层面解决。持续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将志愿者、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的周末清洁行动形成常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持续开展“美丽晾晒”工作,科学选点增设社区晒场、楼顶晒场,解决临街晾晒难题。
培育先进典型,充实队伍力量。开展城管队伍作风形象提升行动,树立文明执法典型。推进“江岸城市综合管理先进楷模”打造行动,培育先进人物、先进班组、先进团队。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陈俞 孙薇 刘培 宋宏雷 郭秋明
【编辑 张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