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年复原宋代盔甲,历史专业的他思政课上讲工匠精神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6日讯(记者施政 通讯员李黎)近日,在武汉市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能力大赛上,武汉市旅游学校由刘祥、何超、毕妍、吴玉洁组成的团队获得一等奖。这堂思政课的主题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刘祥团队融汇古今,精心设计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度,用之有节有爱”的脉络,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

刘祥老师在课堂上。记者施政 摄

刘祥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之后,他发现中职生人文知识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共鸣,对思政课中的一些要点理解得不够,为此他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引入到思政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读懂历史,联系现实,“思政课上得更加生动通透了,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讲“工匠精神”一课的时候,刘祥引用了暑期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铠甲复原大师温陈华的案例。为了重现中国传统铠甲的荣光,温陈华几乎走遍全国的寺庙和图书馆收集资料,到各地学习绘画、雕刻、漆器、臧刻、锻打、皮艺等多种工艺,曾经为了复原一套宋代盔甲,他一丝不苟地花费了3年的时间。刘祥从“敬业、勤业、精业”三个层面对温陈华的故事进行解读,并通过视频让学生们领略中国传统铠甲的精美绝伦和精益求精的工艺,从中感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听了这堂课,我对自己的专业更有兴趣,也更有学习的动力了”,有同学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讲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主题时,刘祥采用图片、影视等形式,带领大家重温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救亡图存的历史,“单纯把课本上的结论拿出来,有的学生不理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通过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让学生入耳入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刘祥非常喜欢的一句名言。将历史文化与思政课堂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历史轨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刘祥未来还将进行更多的尝试。

【编辑:付豪】

(作者:施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