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让两种文明更近、两国人民更亲,我为什么要写《剑桥笔记》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余坦坦)这么多年,我也算是跑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了,也结交了不少的外国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或哪个外国人,能够像英国和西蒙这样,激起我如此巨大如此炽烈的创作热情——不只是写作热情,而且是创作热情。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值得人们特别关注

在自由绿色庄园菲利普爵士的老宅,余坦坦与西蒙(右)及其母亲霍沃思太太(左)一起,翻阅家族老照片 周利华 摄

中英两国及人民在世界观、历史观和看待世界看待历史的视角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既然存在巨大的差异,那就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两个国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期望走得更近的时候。在两国之间搭起一座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将我所了解的英国和英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状态,尤其是将一个英国家族六代人的中国故事,通过这个平台加以展现,既展现给中国人民,也展现给包括英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从而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融合,就成为我写作《剑桥笔记》一书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先生在前几年出版的六卷本《英国通史》总序中说:“英国这个国家值得人们的特别关注,因为它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特殊的作用。”“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去过几次英国后,觉得钱乘旦先生的这句话说得特别对,英国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各方面都具有特殊魅力的奇幻国度,值得我们中国人去特别关注。这算是我写作此书的另一个想法吧。恰恰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西蒙,并成为好朋友,他们家族六代人绵延140多年的中国故事更激起了我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家族甚至了解这个国家的巨大兴趣。时值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又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呈现这样一段历史,书写这样一个故事,就更有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如果读者诸君能够抽出时间阅读一下《剑桥笔记》,就会发现:《剑桥笔记》是一本文学书,更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书;它不仅写了西蒙及其家族的中国故事,更写了英国的林林总总,它的历史,它的地理,它的风土人情,等等。西蒙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英中交往的大桥已经搭好,但桥上车辆稀少。我的使命就是使桥上的车子多起来,远远超过现有的数量,并且川流不息。”其实西蒙本人就是这样一座桥,一座架在当代英国与当代中国之间、架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文化桥、科技桥、经济桥、合作桥。我写作此书的又一重目的,就是让我们中国的读者能够通过西蒙这座桥,透过西蒙其家族,走进英国这个古老神奇的国度,去认识它,去了解它,去拥抱它。我不敢说一册在手尽晓英国,但至少读了《剑桥笔记》,我想对于英国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为“黄金时代”增添一抹亮色

《剑桥笔记》余坦坦著 武汉出版社

一百多年来,武汉一直与英国有着广泛、深刻而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近些年来随着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的恢复设立,武汉与英国的联系正日益密切。尤其是去年以来,武汉频频与英国“握手”: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汉;武汉伦敦飞机直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时任首相梅姨参观切尔西的武汉花园;由西蒙担任英方负责人、旨在英国宣传推广武汉的“武汉之窗”在剑桥开张……这一切都预示着武汉与英国友好交往的“黄金时代”也已经到来。我写作这本书,也是希望能为这个美好的“黄金时代”增添一抹亮色。

“谨以此书献给对中国人民怀有特殊美好感情的菲利普·霍沃思爵士和夫人,以及他们的家族”。这句写在《剑桥笔记》扉页上的话,寄托着我对西蒙父母这对英国老人的怀念与尊敬。两位老人虽然没有来过中国(这几乎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但他们继承了家族先辈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基因,一直对中国怀有特殊美好的情感,并且积极鼓励他们的子孙,尤其是支持西蒙开展英中之间的友好交往。西蒙家族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六代人线索实际上就是菲利普爵士提供的,两位老人对《剑桥笔记》一书的写作也始终给予支持和期待。遗憾的是,两位老人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先后辞世,尤其是爵士本人在本书即将出版的前夕辞世,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我曾多次与两位老人交往,深深感受到两位老人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发自内心,溢于言表。我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他们,他们可爱的音容笑貌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并将通过《剑桥笔记》这本书永远留在中英民间友好交往的史册上。《剑桥笔记》,也算是我献给两位老人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际眼光和国际情怀是《长江日报》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一个大报记者的使命担当。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写作,让中英两种文明走得更近,也使中英两国人民走得更亲。

链接>>>

西蒙一家六代与中国

余坦坦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查阅西蒙·霍沃思曾祖、高祖与中国商务往来的资料

58岁的英国人西蒙·霍沃思是武汉光谷生物城一家英资企业的投资人。其祖辈早在1875年就到中国上海从事丝绸贸易,建立马球俱乐部。祖父、祖母上世纪60年代两度游历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中国城市。西蒙父母没到过中国,但热爱中国文化。如今,西蒙的长子到上海实习,女儿喜欢学中文。

霍沃思家族中国故事最早由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肖娟于2015年2月、10月两次报道。西蒙也因此两次做客长江日报“市民大讲堂”。在此基础上,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余坦坦于2016年、2017年多次飞赴英国,对霍沃思家族进行实地访谈,写下数万字寻访日记,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大英博物馆搜集西蒙祖辈从事中英贸易等大量一手资料,使霍沃思家族的中国故事更加清晰饱满。

讲述西蒙·霍沃思家族6代人在140年间与中国交往故事的纪实文学作品《剑桥笔记——一个英国家族六代人的中国故事》今年10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11月2日,该书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华中图书交易会现场首发,西蒙专程来汉参加首发式。

【编辑:戴容】

(作者:余坦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