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摊点用内窥镜采耳,医生提醒:小心感染“脚气”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0日讯(记者尹勤兵) “采耳、捏脚、洗澡”被称为“民间三大快活“。

近日,采耳以一种新形式出现在我市街头——一种借助内窥镜设备的”可视化采耳“,吸引了不少猎奇的市民前去体验。

对此,专业耳科医生指出,采耳容易感染”脚气“,建议市民不要贪图一时之快。11月19日,武汉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街头采耳有诸多潜在的卫生隐患,呼吁市民谨慎参与。

位于汉南纱帽广场的流动可视采耳摊点,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   记者尹勤兵 摄

武汉街头出现可视采耳,全程透明

一周来,每天下午3点开始,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纱帽街的纱帽广场上,一处采耳摊点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

“你看,灰白色是耳膜,旁边黄色的是耳屎……”11月15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时,一对来自山东的夫妻,不停用“有视频有真相”的方式招揽生意。

只见女子手持一端发光的“耳道内窥镜”,正在给躺椅上的一位老人耳朵不停捣鼓,一块接在简易蓄电池、2米开外的小型液晶屏上,不断呈现出实时画面。

“真脏!”一旁围观者,发出阵阵惊叹声。

女子还时不时叮嘱老人:“您身体上火了,回家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和海鲜……”

“检查耳道免费,掏耳屎40元一次。”36岁的摊主孙先生介绍,遇到麻烦的取耳石,则收费100元。

可视化采耳使用的电子内窥设备   记者尹勤兵 摄

采耳手艺一个月出师,驾车流动经营

孙先生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他是山东胶州人,从事采耳之前,种过地、开过车,卖过拖把。去年,妻子拜当地一名耳科大夫学习采耳,一个月出师,而后找家人和朋友练手,成了采耳师傅。今年春节后,两人花数千元买来设备,驾驶自家面包车开始流动采耳,于一周前抵汉。

“有时一天下来,能挣两三百不等,”孙先生透露,每到一地,都是挑公园僻静地,顾客也多以老年人为主。

“干我们这一行,就是一个养生保健,”孙先生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并强调工具会用酒精消毒,耳勺也是一次性的,“检查后,如发现顾客患有中耳炎、湿疹、霉菌感染后,我们会叮嘱他去找医生……”

孙先生说,每次妻子给人采耳,他就在一旁”护场子“,防止有人撞到妻子操作的手,误伤顾客。

除采耳外,夫妻俩还招收学徒,培训20多天,收费1500元。

流动摊点使用酒精碘酒消毒    记者尹勤兵 摄

可视采耳神器网上销售火爆

11月18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可视化采耳已成为一桩热门生意:在淘宝网上,各种诸如“带屏可视挖耳勺 、发光挖耳镊子“等,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销售火爆。

在江城一些美容美发店和足疗店,都提供采耳服务。除此外,不少网站打着保健养生的招牌,招收可视采耳的学员培训,一次收费几千元不等,更有甚者号称一周就能出师。

流动可视采耳摊点,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   记者尹勤兵 摄

有市民因为采耳感染真菌

不过,家住汉口天门墩的张女士,表示“再也不采耳了”。

张女士说,她的教训源自不久前的一次外地旅游。两个月前,她到四川成都旅游,看见街头有采耳摊,遂好奇尝试了一下,“当时掏的时候,感觉麻酥酥的,很舒服”。

回汉后不到一星期,张女士感觉耳道内奇痒无比,她不停用手掏挖,依然止不住难受。

找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在她的耳道内,找到了灰白色的霉菌丝,幸亏治理及时,病情才未进一步发展。

张女士说,鉴于她有过采耳经历,医生因此判断,可能是采耳工具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者有灰指甲之类的霉菌感染,将真菌带入了她的耳道,由此引发了感染。

专业医生:不规范采耳有感染“脚气”风险

“把掏耳朵当成生意做,尤其是利用群众的猎奇心态,诱导他们掏耳朵,实在不可取!”1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朱云表示,耳屎也称“耵聍”,是人体耳道内的皮脂腺(耵聆腺)分泌的一种液体,混合尘埃、脱落的皮肤碎屑,遇空气固化后形成的一种自我防护物质,可免受外界因素侵害。正常情况下,伴随着咀嚼动作,“耵聍”会自行排出。因此只要不进水、不影响听力,不需要特别清理,作为医生更不建议自行掏挖耳朵。

“不论是古法采耳,还是这种可视化的采耳,都不提倡。”朱医生表示,耳道末梢神经比较丰富,传统采耳通过棉签等外来刺激,寻求一种酥痒感,表面上得到的是一种放松和享受,实则潜在危害极大。他说,平时临床接诊中,已发现不少因接受采耳诱发的霉菌性外耳道炎病例。

朱医生介绍,人体耳道是一个半封闭环境,皮肤很薄,不论是检查,还是掏挖,均存在极大的交叉感染风险。一旦消毒不严和操作不慎,损伤耳道和鼓膜不说,更有甚者会带入霉菌和病原体等外源性感染,造成霉菌性外耳道炎,后患无穷。这种霉菌感染,就是俗称的“脚气病”。

据其观察,街头这种可视采耳,用的是一种电子纤维耳内镜,需要拥有专业医疗资质的人士操作,况且在露天公园做,围观者众多,不符合使用内窥仪器的基本环境条件,“如果操作采耳时,万一有小孩碰一下,很容易伤到耳膜。”

朱医生还说,和街头采耳不同,医生操作的场所相对封闭,使用类似内镜设备前,医院有一整套严格的清洗流程,绝不仅是用酒精和碘酒就能消毒彻底的。

为了预防潜在感染隐患,他奉劝广大市民,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不仅不要在家掏耳朵,更不要在外面不洁的环境下掏耳朵。

“如果觉得耳道不舒服,可到正规医院寻求帮助。”朱医生说,医生会通过电子耳镜观察,处理形成栓塞的成团耵聍,通常会用药水泡软,然后使用耳道清洗液(一般是小苏打)进行冲洗治疗。一般来说,耳道检查收费10元,外耳道冲洗收费每只仅15元。

卫生部门:不是“非法行医”,但请市民谨慎选择

采访中,11月19日,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街头采耳,是一个生活服务类的古老行当,虽然借助了耳道内镜设备,但并没有类似注射和开刀之类的手术行为,因此算不上诊断和治疗,从医政管理角度来说,还够不上“非法行医”。

“操作这种小型探测设备,一般都是医护人员,但目前法律上确实没有硬性规定。”工作人员表示,这和美容院使用皮肤检测仪、植发馆使用放大镜看头发毛囊等情况类似,“这应该还是一种商业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来规范是否有证经营比较合适。”

“不过,这样的街头可视采耳,存在操作人员不专业、场所不洁净和消毒不彻底等诸多潜在隐患。”工作人员表示,所有这些瑕疵,都应引起市民高度重视。并建议,市民采耳最好到有营业执照的地方,万一出现问题,也有票据凭证方便维权。市民在接受流动摊点服务前,应考虑清楚风险,谨慎选择。

【编辑:张玲】

(作者:尹勤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