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9月的武汉市卫生防疫站,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管理与指导的中心。
2022年,恰逢武汉疾控成立70周年。70年来,卫戍江城健康,疾控人从未缺席。
武汉疾控下设“8所1中心”,分别为传染病防制所、艾滋病防制所、血吸虫病与地方病防制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病原生物检验所、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健康教育所和信息中心。这些业务科所分别承担了哪些公共卫生职能?长江日报开辟“健康卫戍者”专栏,打造武汉疾控战队“家族”群像,展示疾控工作者风采。
由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科学预防控制慢性病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简称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始终坚持居民健康“防控先锋”职责,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以推进健康武汉慢性病防治相关行动为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监测,强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整体发展,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7月23日,20余名小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学习健康知识。
■ 预防为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消除慢性病滋生的温床就成了科学防控慢性病的工作重点。
今年9月1日是第1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再次向武汉市民发布健康提示:减盐、减油、减糖,倡导口味清淡;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倡导全生命周期关注“健康”。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严亚琼介绍,该所每年都会围绕各个慢性病相关宣传日,在全市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以提高广大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了解其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2010年到2014年,市疾控中心慢病所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了社区干预项目。结果显示,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调节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通过我们的干预试点,武汉市社区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慢病管理团队,出现很多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健康监测、自发运动、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严亚琼认为,“上医治未病”就是强调在患病前做好预防工作,从探究和控制病因入手,达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而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无疑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方法。
■ 早诊早治 取得慢性病防制主动权
国内外多项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与疾病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和管理效果越好,早发现、早干预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坚持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各类重大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早管工作。
从2012年起,慢病所作为专业技术机构,每两年组织对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每年体检人数约40万,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点人群慢性病健康干预和管理模式。
近年来,武汉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从2008年的78.23岁上升到2022年的82.15岁。“值得欣喜的是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正在逐年下降。”严亚琼指出,“慢病防控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要延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更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期望寿命。使慢性疾病能够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一些、并发症更少一些,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 健康上云 提升健康服务可及性
每隔3年到5年,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便会开展一次慢性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市范围内收集调查问卷。然后对数据进行清理、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全市的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为政府卫生政策及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慢病所更多的工作是在大家看不见的幕后。我们像是一个个数据‘处理器’”。严亚琼表示,要了解地区人群健康状况、人均期望寿命、死亡率、死因顺位、变化趋势等这些宏观健康水平,需要通过一个个微观数据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早期,各项数据是以手工填写的数据卡形式存在,信息错漏情况难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据库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缺乏网络支撑的它们宛如孤岛无法互联互通。直至武汉市公共卫生云的上线,特别是死因监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和肿瘤随访登记等子系统与市区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才让各项健康数据真正活了起来。
严亚琼表示,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动“323”攻坚行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更大层面、更大范围地开展主动筛查,通过信息化、大数据识别更多的高危人群,真正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健康管理。从而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率,有效控制慢性病负担增长,积极推进健康武汉建设。
(长江日报记者张剑 通讯员李卓能 袁皓 任雪梦 张微)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