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家门口这些地铁站口要取消,到底是不是真的?官方有回复了

“听说家门口的这些地铁站取消了?”

“为什么各大医院不能通用一张卡?”

“小区对口小学怎么突然不能上了?”

民呼我应

近日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

不少办理部门的回应

令网友屡屡点赞

这些不实传言和误解

及时澄清了

“家门口的这个地铁站口取消了?”

近日,网友高先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咨询:“听说地铁13号线高科园路地铁站口取消了,是真的吗?”

高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是上网浏览网帖时无意中看到的这一传言,因不知消息真假,他特意留言咨询,希望得到权威答复。“这个站点周边有很多居民区,还有多家大型企业,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不希望取消地铁站点。”

图文无关

很快,高先生就收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回复:并未取消设站。他还收到一条短信,里面有一条链接,点开后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介绍了13号线规划情况。

高先生的疑虑打消了:“收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官方回复后,我总算安心了。”

地铁前川线要越站停车?

近段时间,有关前川线的一条传言也在东西湖区马池片区居民间流传。“听说地铁前川线将要跳站运营,在马池站出现越站停车,不知道是否属实?”多位网友咨询,求证传言真假。收到这条留言后,武汉地铁集团迅速进行调查,并在留言板明确回复称,前川线目前还没有开工,谈运营为时尚早,一般是在线路建成后,根据实际客流情况设计运营方案,上述传言不可信。

图文无关

获知权威答复,网友李先生高兴地说:“相关部门及时澄清传言,我感到很满意,期待地铁前川线早日建成通车。”

这些事项的推进进度

详细告知了

“为什么不能一张卡通用各家医院?”

8月中旬,黄先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每去一家医院看病就要办一张就诊卡,非常麻烦。“为何不能让市民只办一张卡就能通用各家医院呢?”留言次日,黄先生接到了市卫健委的电话,与工作人员畅聊十多分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武汉自2017年开始就在推行电子健康卡,就是为了解决各家医疗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问题,但很多网友对电子健康卡还是感到陌生,因此在跟网友解释的时候,首先就是向他们介绍电子健康卡,并告诉他们如何使用。

之后,卫健委还在留言下方作出了400余字的书面回复。

黄先生深受感动:“虽然目前去同济、协和等省级医院看病仍需要就诊卡,但通过市卫健委的解释,我知道了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我不再感到焦虑了。”

这些诉求和疑问

耐心解释了

“小区对口的学校为啥突然不能上了?”

家住银海花园小区的冯先生,二胎宝宝明年9月就要上幼儿园了。最近,他到小区附近公办的丁字桥幼儿园一打听,以前小区孩子可以上的这所幼儿园,现在却不能上了,焦急的他随即留言反映了情况。

收到这条留言,武昌区教育局非常重视,于11月25日联系上冯先生,向他耐心解释: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未实行全覆盖划片入园。武昌丁字桥幼儿园前身是单位幼儿园,2005年移交给区政府,现为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因为办园主体发生了变化,该园的招生范围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图文无关

为了解决冯先生孩子入园的问题,工作人员又为冯先生提建议。工作人员称,为了解决家长“入民办园贵”的情况,由政府出资在民办园购买学位,孩子入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生每年可享受4000元左右的补贴,并向他推荐了丁字桥银海花园小区附近的1所公办幼儿园及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冯先生说:“有了这些选择,我就放心了,教育局的解释很详细,我安心等候明年6月份的幼儿园招生。”

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

为啥网友还点赞?

28日,网友李先生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自己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他仍给交管部门作出了“满意”评价。

他发现,从欢乐大道左转前往园林路方向,路口左转车道排队时间较长,有时,等候好几个红绿灯,还是没能左转。“能否再增加一股左转车道,提高通行效率呢?”

留言次日,李先生就接到了洪山区交通大队工作人员电话。电话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交管部门的“难处”。

“欢乐大道的直行车道通往武汉火车站方向,车流量非常大,交通负荷重,只留一股道肯定不行。”交管部门进一步解释说,经过数据测算,此路口左转方向与直行方向车流量之比为1:9,进入园林路方向的次干道车流理应为主干道车流让行。不采纳的原因解释清楚了,李先生反映的问题不容忽视。洪山区交通大队经分析研判,决定对该路口左转信号灯进行配时优化,延长绿灯时间,提高左转车辆通行效率。

“我提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是交管部门科学研判,从其他方面做出了调整,效果也很好。”李先生说。

11月中旬,网友钟女士留言,建议恢复沿河大道崇仁路人行道上的停车位。

交管部门回复,根据相关规定,该处人行道设置有盲道,同时考虑到行人通行安全,不适合恢复停车位。

“交管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研,今天早上还来过一趟。”28日上午,钟女士说。

“虽然建议没被采纳,但他们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很满意。”

城市治理

就应该商量着办

一座城市千万人口,大事小情何止万千。城市治理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最好的治理是求得最多数人、最多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即最优效值。所以,社会治理需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作为意见洼地的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如今正在立体化,也正在成为撬动观念的一个支点。可预见的是,它可能鼓励更多人加入到“人人尽责”的行列中来,也可能鼓励职能部门打开大门,打开言路,打开思维,从“沉默的家长”转变为“城市执行人”。

被称为“板姐”的市民李莉正在观察武胜路、利济北路会合路口的车流,准备建言。

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城市越来越美好

(记者:汪洋 李爱华 评论员:鲁珊  制作:张颖惠  校对:童永忠)

【编辑:符樱】

(作者:汪洋 李爱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