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就要商量着办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武汉城市留言板”是全国第一家网络政务服务平台。2017年创办之初,依托网上群众工作部,以“民呼我应”为宗旨运行两年多,实践看来远远跑在了前头。

最近,城市留言板解答了一批市民点题的“未完成任务”,包括“直行标线能否改左转”“红绿灯配时能否调整”“路口能否加设人行道”等,这些建议均未被采纳,交管部门在留言板上详细解释了未采纳原因,这些解释也要接受群众“打分”。

表面上看,这也是一种“应”,对市民所提建议和问题的回应,但从更深层面看,这已不是单线条、单向度的“一呼一应”,它更像一个隐形会场,各种意见、建议、看法、做法在此交汇,大家相互讨论,充分交流。

一座城市千万人口,大事小情何止万千。城市治理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最好的治理是求得最多数人、最多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即最优效值。所以,社会治理需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所以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人人参与治理”的载体。责任意识有了载体,才能尽责。其实反过来,载体的存在也能提升人们的责任意识。武汉出现“两年在留言板上提建议近百条的板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因为科技赋能,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这个载体,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参与治理。这个“人们”从发展的眼光看,既是每一位群众,也可能包括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组织,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任何人。

交管部门在留言板上解释“未完成任务”,可以看成另一向度的表达。交管掌握丰富信息,有着特殊视角,意见更值得重视,但从参与治理的性质来说,却与群众治理相等,并没有孰轻孰重,谁高谁低。

这是社会治理所呼唤的理念。社会治理共同体,最大特征是“协同共治”。市民不只是治理对象,也不只是去餐馆点单的客人,而是城市主人,要像对待家庭事务一样看待城市治理。

作为意见洼地的城市留言板,如今正在立体化,也正在成为撬动观念的一个支点。可预见的是,它可能鼓励更多“板姐”出现,鼓励更多人加入到“人人尽责”的行列中来,也可能鼓励职能部门打开大门,打开言路,打开思维,从“沉默的家长”转变为“城市执行人”。

【编辑 邢帆】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